许多外地来到云南的人甚至部分本地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撒撇是一道菜,一道傣族特有的美食,其实,它应该是一个菜系的统称。
而且,不仅德宏傣族独有,云南的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许多少数民族的饮食中也有,只不过德宏的最为有名。这就好比普洱茶一样,它不是普洱地区特有的茶,而是一种按一定生产工艺制成的茶,起源于古代的“步日部”,后称之为普洱,因此而得名。
以前一说到傣族,我脑子里就会想起穿着筒裙的傣族小姑娘在凤尾竹下笑嘻嘻地走过。后来我才知道,傣族也有分支,有约定俗成的一些分类和称呼:生活在山地上的傣族俗称“旱傣”,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活的傣族俗称“水傣”,而系着花腰带、头戴翻翘小斗笠的是“花腰傣”。
“撒”翻译成汉语是拌生的意思,“撇”是苦肠的意思,因此,“撒撇”也就是苦肠水拌生的意思。
这道菜的制作较为复杂,很多作料也只有当地才有。由于原料的不同,撒撇可分为牛撒、鱼撒、橄榄撒、苦子撒等,其中猪肉撒撇、鱼肉撒撇在德宏当地又被称之为撒达鲁和巴撒。
旱傣的名菜是撒撇
撒撇是一类食物,其实是指一种技法。“撒”在傣语里是“凉拌的意思”,“撇”表示肉类。所以撒撇可以拌不同的肉类,使用牛肉的就是牛撒撇;使用猪肉的就是猪肉撒撇,傣族称“撒达鲁”;使用鱼肉的就是鱼撒撇,傣语称“巴撒”。而撒撇又分三部分组成,一个是主料,一个是附菜,一个是撒撇汁。
主料是选用什么肉;附菜比较丰富,但常见包括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撒撇汁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牛撒撇这道菜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
傣族的撒撇有苦撒、撒大卤、柠檬撒等
苦撒:一盘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配上一碗碧森森的浓汁。浓汁是把牛苦肠水用锅熬成,然后再把剁成细末的生牛肉加上剁细的韭菜、缅芫荽、香柳、布芽(傣语)、小米辣搅拌在一起,再把涮涮辣在里面一涮,把米线、熟牛肉片、熟牛肚片在浓汁中蘸过一下就可食用,吃起来十分爽口。“撒撇”浓汁是在杀牛时取出来的,从牛胃进入牛肠中的那一部分苦肠。
撒撇以生吃为佳,第一次吃只能试着吃一点,味又苦又凉能去暑气,在炎热的夏天吃,能让人十分快意。
牛撒撇的制作是用净瘦黄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酱,再把刚杀的牛苦肠兑水煮涨,用纱布过滤后备用,然后把新鲜韭菜切细后挤去水分,再配以香柳、盐巴、辣椒面、味精等调料把牛肉酱、苦水在一起拌匀,即可食用。加了这种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
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线或牛肚丝、牛肉片在撒撇里蘸一下就吃。其口味独特,清凉中略带酸苦。
第一次吃撇撒
第一次吃撒撇的人,要把这种东西吃进嘴里,确实得有第一次吃螃蟹的勇气。当你皱着眉,苦着脸,吃下第一口牛撒撇时,就像大暑天渴极了喝进一瓶冰镇汽水那样,一股苦味从鼻腔直冲脑门,顿觉心清气爽,暑气全消。慢慢地你就会爱上它,不能自拔。
撒撇由于味道独特,刚吃的时候会有点苦苦不适应的感觉,但是慢慢品尝的时候会越吃越香,最后到了上瘾的地步。由于苦撒撇制作方法繁琐,取料新鲜,费时费工,只能在当地才能品尝到这正宗的傣味。
在炎热的夏季,吃这种特色美食还可以达到消暑败火的效果。喜欢的人,几乎每顿都离不开它,吃得酣畅淋漓,终身难忘。它也告诉了我们更深刻的人生寓意:生活就是先苦后甜,只有不怕前期的苦涩,才能慢慢品尝出香甜的滋味。
云南特色美食“撒撇”,味道浓郁香辣,让人念念不忘!小伙伴们,你吃过云南特色美食“撒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