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授权书》载:“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超过14.1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在第三个老年健康宣传周到来之际,广大老年人尤应注意饮食调养,将饮食养生作为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慢性疾病风险增加,合理膳食不能忽视
健康饮食即平衡膳食,指在饮食过程中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与机体的需求保持平衡,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衰退,如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心脑功能衰退,等等,这些变化会明显影响老年人进食、吸收、消化食物的能力,使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体重异常和肌肉衰减等问题,极大地增加了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升,然而伴随着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缺乏对老年人如何进行合理膳食的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陈旧观念也禁锢着老年人的膳食选择。久而久之,老年人群中就产生了许多错误的膳食观念,限制了他们的营养摄入,最终将其引向营养不足甚至是营养不良。
千金难买老人瘦?还要提防“肌少症”
体重下降往往意味着体内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同步减少。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维持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肌肉组织的减少,往往会更加明显,有人甚至出现肌肉减少综合征(肌少症)或肥胖型肌少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老年人实际体重下降了,看起来却胖了的原因。
一些老年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对自己体重的下降并不在意,甚至刻意减少体重,这就增加了肌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表现为老年人易跌倒、自理能力差、免疫力下降、易生病,甚至缩短寿命。
与其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不如说“千金难买老来寿”。这要求老年人在日常膳食中注意保证充足的能量与蛋白质摄入,同时吃动结合,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维持和改善肌肉减少的情况和营养状况。另外,老年人应规律监测体重,保持BMI在20kg/m2~26.9kg/m2,小腿围应≥31厘米,正所谓“小腿越粗,寿命越长”。如发生明显的体重变化,尤其是非自愿性体重下降,应及时就医。
清淡饮食控血脂?油盐还需适量吃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的老年人,常常被嘱咐饮食要低盐低脂,所以为了身体健康,荤腥不吃,油盐不进。其实清淡饮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的,要求合理搭配营养,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使用辛辣调味品。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食物中油脂及盐的含量过低,会明显影响食物风味。长此以往,油脂、盐以及食物摄入不足,可导致老年人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长期油脂摄入过低,也容易诱发便秘,影响食欲,更易导致营养不良。
盐和油并不是健康的敌人,适当食用不会损害健康。建议老年人每天用油25克~30克,尽量选择食用植物油,避免动物油。全天用盐不超过6克(大概一啤酒盖),合并高血压的老人应将盐控制在4克以内。
营养都在汤里面?嘌呤也都在里面
中国自古就有喝汤的文化,营养都在汤里面,是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甚至喝完汤就把里面的肉、骨头、炖料等当作渣子扔掉。从营养学角度看,汤的营养价值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鱼汤、骨头汤、肉汤,熬制过程中虽然会溶解出少量的蛋白质,但同时也会溶解脂肪和嘌呤。而烹饪过程中,为了使味道鲜美,汤里还会加入较多的盐。如果弃肉喝汤,会浪费更多营养物质,不仅不能摄取足够、优质的营养,还可能摄入过多的嘌呤、脂肪与盐。这对于许多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来说,是不利于健康的。
建议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老年人避免食用肉汤,其他老年人在饭前可以少喝一点汤(素菜汤更佳),多吃一点汤中的肉。
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为老年人的饮食提供了一些建议:
1.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适量摄入全谷类食物。
2.常吃鱼、禽、蛋和瘦肉类,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
3.适量摄入奶类、大豆及其制品。
4.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多吃深色蔬菜
5.饮食宜清淡,少油、限盐。
6.主动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7.如饮酒,应限量。
8.食物细软,少量多餐,保证充足食物摄入。
9.愉快进餐,饭菜新鲜卫生。
10.合理补充营养,预防营养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