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中年,为什么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分水岭?”
有个高赞回答是:“人到中年,人生半坡。智者克己禁欲,因而扶摇直上九万里;愚人放纵欲望,所以失势一落千百丈。”
很赞同这个观点,中年人要对自己对家人有个交代,很多事情不能像年轻人一样率性而为,要懂得节制。
人到中年,饮食方面要开始养生,要管住嘴多溜腿;人际关系方面要开始修心,不争不辩,说话要管住嘴不伤人。
01 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管住嘴迈开腿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画面里一位三四十岁、身材发福的男士坐在沙发里对着镜头说:我这几天在医院里有个最大的感慨,以前的观点是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可现实明明就是年轻不养生此时就要养医生。人啊,有啥别有病,累死累活赚点钱,到了医院不叫钱……
是啊,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是多少人最宏大的愿望啊!但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人到中年,往往会感觉自己辛苦奋斗了那么多年,就不能委屈了自己。趁现在自己身体还行,能吃就吃,该喝就喝。等到真的老了,想吃也吃不进去了,想喝也喝不下了,岂不是空留遗憾,让自己后悔。
于是有些中年人趁着手头有点积蓄,就开始注重饮食质量了,什么鱼啊肉啊,好酒好菜啊敞开了吃呗。吃着舒坦,但身体却开始给出警告,高血压、高血脂、头晕眼花慢慢就出来了。
要知道人过了40岁生理机能就开始减弱,新陈代谢的速度变缓。所以人一旦到了中年,在吃喝上必须要自律,要想健康就得管住嘴,不能没有节制地大吃大喝。饭后还要多走走,多运动一下。
佛经上把人的痛苦分为三类:苦苦、变苦、行苦。咱们今天不讲佛法,佛法的高大精深也不是我等这些俗子所能参悟。
咱只接受佛法的劝诫,这个变苦的解释是: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
比如吃喝是人生存的必需条件,美味的食物总会让人留恋,吃到嘴里让人感到愉悦。但这种愉悦不会随着你吃得越多而增大,如果饮食的本质是快乐的,你吃喝越多应该越快乐才对。然而过度饮食会让人不舒服,甚至会导致疾病。
这就说明,饮食带给你的快乐里包含着痛苦。特别是中年人要管住自己的嘴,少吃点,吃清淡点。
科学家通过两组老鼠进行实验,一组有丰富的食物,让它们吃得很饱;另一组食物很少,让它们始终吃不饱。最后对两组老鼠的寿命进行统计,结果饥饿的那组老鼠更健康长寿。人也是一样的,不要吃得太饱保持适度饥饿感才会更加健康。
我们都知道减肥的要诀是“管住嘴,多溜腿”,没事多走走,少吃点,身体才会更棒。
02 要想人际关系好,就要管住嘴,不说伤人的话
人到中年应该对那句“祸从口出”有更深的理解,要更好地去提高自己的境界,不生气,不上火。遇事多思考,事后多反思;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上天之所以给我们每个人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只可惜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生气的时候,很容易说出伤人的话。
曾经听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对夫妻一直很恩爱,但自从孩子上学后,两个人总是因为教育方式起冲突,有一次,两个人再次为孩子报辅导班的问题吵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两个人越说越生气。
特别是老婆,看着一点都不让着自己的老公,气就不打一处来,当着孩子的面就把老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糗事都搂出来,还添油加醋的越说越难听。
后来两口子越吵越凶,直至大打出手,把家里的东西也摔了个差不多。因为这次吵架,两个人感情破裂,最后离婚。
唉!话到嘴边留一半,孩子都那么大了,何必呢。
再说一个典故。
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为人忠厚正直,但说话就有些毫无顾忌,终于是祸从口出。
他任宰相的时候有一次跟好多同僚一起吃饭,饭桌上寇准的胡子被汤弄湿了。当时他的副手丁谓很殷勤地过来帮他擦胡子,寇准不但不说感谢的话,还斜着眼讽刺丁谓道:你一个朝廷命官,竟然给长官溜须还要脸么?这也就是溜须的来历。
丁谓当时羞愧难当,很是下不来台,从此便怀恨在心,总是想方设法的攻击寇准。终于有一次抓住了寇准的把柄,让寇准一败涂地,被贬到了广东的雷州做了一个小参军,最后病死于雷州。
所以中年人在职场上,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管好自己的嘴才会有好人缘。
曾看到过一句话,感觉很有道理:毁掉一个中年人最快的方式,不是穷、也不是懒,而是让他放纵自己的欲望。
欲望有很多,中年人面对吃喝的欲望,要管好自己的嘴,少吃多动;面对说话表达的欲望,不要图口舌之快,要管好自己的嘴,少说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