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浙江省卒中学会秘书长楼敏教授来谈一谈脑卒中的防治。
脑卒中,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中风”,是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权威期刊《柳叶刀》2019年6月发布重磅研究结果,分析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的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发现:1990-2017年间,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一直是脑卒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
楼敏
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在全省推广脑卒中急性期临床管理和医疗质量改进的策略,提高了卒中中心的救治能力和医疗质量,使更多患者获益;建立个体化多模式影像评估技术,指导再灌注治疗决策;在国际上首次对脑白质高信号和微出血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对脑梗死急性期溶栓及血管内治疗、脑血管相关疑难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以下统称“脑梗死”),还有些俗称如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梗、脑栓塞等,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导致该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常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嘴角歪斜,甚至神志不清。最可怕的是大血管的堵塞,往往给患者造成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由于恢复期较长,且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因此给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且治疗效果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因而本文对脑梗死这一疾病进行科普,希望给市民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留下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后遗症,给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及时发现脑卒中、及时救治,才是关键。
如何识别脑卒中?
大脑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不同的部位控制不同的功能。当发生脑卒中时,根据受影响的大脑部位,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脑卒中最大的特点是突发的变化,“前一分钟还好好的,突然一下子就不好了”。
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包括神志不清(如迷糊、昏迷不醒)、偏瘫(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偏身感觉障碍(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偏盲(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失语(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构音障碍(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和吞咽障碍(喝水、吃东西呛咳)、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等。
在脑卒中救治的链条中,患者本人或亲属朋友及时识别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并拨打120是关键的第一步。
有些脑卒中症状没有受到重视,因而没有紧急送医院,最终延误了治疗。因此,认识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掌握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也在积极推广“中风120”,通过三步来快速识别脑卒中:
“1”看一张脸,是否有不对称,嘴巴歪斜。当脸部两侧不对称或一侧嘴角歪斜,就是异常。
“2”查两只胳膊,平举双臂,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有一侧手臂无力往下掉,就是异常。
“0”聆听语言,是否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问患者一个问题,吐字不清、说不明白或无法说话,就是异常。
脑卒中的救治效果与时间快慢关系很大,不能拖延。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就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快速送往附近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
发病后务必第一时间去医院急诊
对于怀疑为脑卒中的患者,发病后应该尽快争取良好治疗时机。发现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到有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千万不能有“拖延”“再等等”的想法,即使是晚上或者夜里醒来,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医院,不要拖到第二天,这对病情没有任何益处。
脑卒中救治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正常脑组织在缺血后很快就可出现不可逆变化,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每延迟1分钟救治,将丢失1.9亿神经元及138亿突触。
因此,发生脑卒中要及早就医!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诊治,千万不能有如下这些想法:“以为过一会儿就没事了而不理会”“躺着睡一觉就好了”“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现在不太稳定等好一点再去”“这么晚了不想麻烦子女,孩子们白天还要上班““夜里医院就诊不方便,等天亮了再说”,从而延误治疗。
至于选择去哪家医院,应该选择有条件提供规范的早期诊断、早期血管评估、早期治疗的医院进行诊疗,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进行治疗。就诊的医院应该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CT检查,有磁共振、脑血管造影仪器设备,具有专业的神经内外科和放射科医生。
浙江省每年会对医院的卒中救治水平进行抽查,并进行卒中中心的资质认定,平时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周边的卒中中心,一旦发病尽快去医院急诊。
浙大二院卒中中心是浙江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自2012年以来,牵头搭建了覆盖浙江省150余家卒中中心的急救平台和质量改进平台,对各级卒中中心开展定期反馈分析、规范化目标管理,实现医疗数据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加强区域性卒中防治网络建设,提高了卒中中心的救治能力和医疗质量。
脑卒中治疗有个“黄金时间窗”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因而急性脑梗后,尽早开通堵塞的血管很关键!如此才可能在脑细胞没有完全死掉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全部或部分功能。
目前,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要求在发病4.5小时以内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入体内来溶解血栓。血管内治疗即介入手术治疗,采用特殊的器械材料直接取出血栓,适合大血管闭塞的患者,但需要在发病6小时以内。发病超过4.5小时或6小时之外的病人,需要特殊的检查之后,才能决定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
脑卒中的病人多为老年人,入院时最好有子女在场。一方面,患者来到医院后,首先由神经内科医生进行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病史中涉及患者具体的发病时间、发病后的症状、平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这对病情诊断和下一步治疗的判定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时需要家属准确地告知医生上述重要信息。
另一方面,询问病情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语言、肢体力量和感觉等方面的检查,以判断病情的轻重。之后医生会安排抽血化验、CT或磁共振检查。接着,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治疗方案,这个时候需要家属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字。
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如何选择?
经常有患者会问,脑梗死治疗是静脉溶栓好还是血管内治疗好?
部分病人堵塞的血管比较细,那就适合静脉溶栓。有些病人堵塞的血管比较粗,对静脉溶栓的效果不理想,仅6%-30%能血管再通,而血管内治疗利用特殊的器械材料放到血管堵塞处,像一个“网兜”拉出血栓,或者用管子把血栓抽出来,从而打通闭塞血管,血管成功再通率可达80%以上,远期良好预后率可达到50%。这两种方法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效,在少部分病人中还可能会有风险,但已经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至于脑梗死患者适合采取哪种治疗,则要经过医生详细评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