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文物 ~ 凤麓篇
2022/2/10 10:51:04 来源: 澄江文旅 作者: 撒兰萍


澄江市

自西汉建城设俞元县

后改罗伽甸,又升为澄江路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这里有述不尽的澄江故事

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留下了无数的瑰宝

而凤麓街道,便是当时府城所在

共计15处文物


 澄江文庙古建筑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澄江文庙原称黉学,又名孔庙,坐落于澄江县城中心,西与原澄江府署,东与文庙街相并,占地面积7121.4平方米。坐北向南北偏东15°,整个建筑群由大门、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组成,均建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每殿之间相隔数十米,逐层迭建,错落有致。文庙建筑群规模宏大,梁架结构科学巧妙,古朴而不失庄严。特别是保存数量众多且雕刻精美,技巧娴熟,寓意祥瑞的石雕更显珍贵,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和当地民族民俗风格,堪称附近州县庙宇之冠。2019年2月21日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志舟楼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志舟楼位于澄江县城以北100米舞凤山脚下的凤山公园内,楼为单体建筑,建筑(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十字形,穿斗式结构、重檐三层四角攒尖顶。通高约15米,全楼共用48根圆柱支撑,整个楼体与地面总体高出45厘米,顶层檐下悬挂着志舟楼木匾一块,阁楼四方分别悬挂着林则徐、阚桢兆、赵藩、尹壮士等名人手迹,该建筑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滇中地区的建筑风格。现为凤山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长年免费开放供游客参观游览。

罗佩金墓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佩金(1878-1922),澄江人,辛亥革命时期将领,云南讨袁护国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在渡金沙江入川的双金坡被匪首普小红杀害,遇害后与夫人合墓葬于澄江朱家山,文革期间其墓被毁,直到1987年澄江县有关部门在舞凤山上重建罗佩金将军墓,墓冢为圆形,青石包边,墓碑为青石。2001年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成为公园的重要景点,是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建凤祥寺碑记(凤山公园石刻群)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公园石刻群由四块石碑组成:新建凤祥寺碑为砂石质,长2.24米,宽1.1米,无碑额。碑文共22行,楷书。原立在凤祥寺内,清末该寺已毁。澄江营武庙碑刻立于清光绪十八年,石质为青石,长1.65米,宽0.82,厚0.20米,碑文共20行,楷书,原立在澄江营武庙内。凤山书院诗碑刻立于清光绪十九年,石质为青石,长1.3米,宽0.66米,厚0.13米,碑文共46行,楷书,原立在澄江营武庙凤祥寺内,该庙被毁后,此碑保存下来。凤山公园石刻为青石质,长2.16米,宽0.63米,厚0.16米,碑文刻凤山公园四字,楷书,是澄江民国32年在位县长刘逞功手迹。四块石碑现由凤山公园管理所保存。碑文主要记述了县城迁移的经过,凤祥寺、营武庙、凤山公园修建过程及建筑布局。该碑群为研究澄江县城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澄江武庙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澄江武庙位于澄江市凤麓街道拥晖社区文庙街,建于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位于文庙的东侧,文庙街南段,现仅存的有正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北朝南。正殿五开间,通面阔16.6米,通进深14.5米,系土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基本保持了清代寺庙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刘支队长宅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支队长宅位于澄江县城的东部,据史料记载建于民国年间。为二进制八天井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占地面积1323平方米,坐南朝北,两个主天井居中,六个小天井东西各三,全部建筑为一底一楼,后院为为走马串阁楼式,整体性强。该建筑方正整齐,颇有气势,建筑装饰精美,在民间被称为八马推车、四人抬轿。是澄江民国时期典型的旧式民居。


凤麓街道普福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麓街道普福寺位于凤麓街道景宁街东段,始建年代不祥,据府志记载此寺在清道光年以前已建,同治年间遭兵燹被毁,根据现有碑文中所述,战乱后又于光绪十年(1912年)重修建。后于民国时期进行第二次重修,为独院式寺庙,大门悬普福镶字联,传为赵士麟题。一九三九年,广州中山大学迁澄江时作为校本部。寺建于城南街市中,因此将所在街道取名为普褔寺街。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由正殿、前殿、厢房组成,系土木结构建筑。寺门临街,宽2米,牌楼式建筑,檐下有龙凤浮雕作为装饰,两侧石脚刻有花卉图案。其余三面与居民住宅相邻,前殿、正殿均为单檐硬山顶,正殿为三开间,中为通道,通面阔15.8米,进深5米,殿内原塑罗汉泥像。中殿与正殿之间为院落,曾植花木,现已毁。前殿为三开间,宽2.6米,进深6米,台基高0.5米,有三级石阶通明间,正殿内曾供奉观世音菩萨像,早已被毁。在其新建的东边厨房内尚存有《重修普福寺碑记》一块。基本保持了清代中晚期的建筑风格,建筑规模较大,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现在作为东门老年协会活动场所。


凤麓街道极乐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麓街道极乐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为知府徐可久建生祠,后被毁。民国十四年(1925)重建。建筑(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坐东朝西。现存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由前殿、正殿、左右厢房及耳房组成的一进两院结构,正殿三开间,通面阔12.6米,抬梁式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属民国时期滇中地区的代表性建筑,现在为澄江县城内香火旺盛的庙宇。


凤麓街道玉皇阁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麓街道玉皇阁坐落于劝学街中段,始建年代不详,但据道光澄江府志中已提到“玉皇阁在城北,可以推断在清初已建。阁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由前殿、正殿、两厢组成。正殿为三开间,通面阔12.6米,宽10.1米,高8米,硬山层顶,抬梁式构架,柱础为鼓形石墩,外墙两侧为雕花方形石基。正殿楼正中悬清康熙年间吏部左侍郎郡人赵士麟手书天上天宫匾额一块,今已不存。寺庙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凤麓街道城隍庙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麓街道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是一座由前殿、中殿、后殿构成的一进两院式庙宇。建筑(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两边厢房塑十殿阎王及地狱种种酷刑的泥塑,形象传神。建国后,神像被毁,庙被县机械厂、木器厂所用,上个世纪90年代,僧人能安等主持重修,中殿供城隍,后殿供地藏菩萨,恢复了两边厢房及泥塑。原历史建筑仅存前殿,但其主体已倾斜。城隍庙为澄江县城重要的庙宇之一,前殿基本保持了明代始建时期的建筑风格。


凤麓街道土主庙及塑像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麓街道土主庙位于凤麓街道仪凤社区劝学街,建于明末清初,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由正殿、前殿及东西厢房组成,以祭祀为主的庙观。中明间及东边间的泥塑被毁,西边间的泥塑因在夹层中而保存下来,为始建时的泥塑,工艺彩绘精美。正殿系土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橼硬山顶,三开间,通面阔12米,通进深11米,基本保持了明清时寺庙的建筑风格,泥塑工艺精美,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游凤祥诗碑(斗母阁)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麓街道斗母阁建在舞凤山南麓坡体较为平坦的平台上,距县城500米,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坐北朝南,寺门向东,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由前殿、正殿、两厢房组成的四合院,正殿为三开间,系土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通面阔12.5米,通进深9.5米,高7米。檐柱下有鼓墩形雕花柱础一对,西厢房墙壁上嵌有《游凤祥寺诗》石刻一块,为明崇祯年间澄江知府陕西宝鸡人张继孟撰书。房屋主体基本保持原来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翠竹庵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翠竹庵建于康熙31年(1691年),楼体建在舞凤山南麓坡体较为平坦的平台上,距县城1公里,建筑(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坐北朝南,寺门向东,系土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歇山顶。1990年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基本保持原来的建筑风格。现在香火旺盛,用于民间群众举办一些宗教活动。


凤麓街道观音阁

(文物点)



凤麓街道观音阁位于澄江市凤麓街道景宁街104号,始建年代不详,据周围居民反映及现存建筑风格判断应为清代早期建筑。现存的正殿,坐北朝南,占地140平方米,系土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檐房下有龙形花草雕刻,雕刻工艺精美。该寺基本保持了始建时的建筑风格,雕刻工艺精美,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凤山古墓

文物点


凤山古墓坐落于舞凤山西麓半山腰上,距县城3公里。古墓在90年代修路时被发现,墓室遭到人为破坏。通过对残墓的勘察,墓室为红砂石修砌,坐东朝西,墓口距地表约2.5米,现存墓室长1.4米,宽1.2米,高1.5米,未发现随葬器物,墓葬分布范围不详。从墓葬的形制对比云南其他地区同类型的墓葬材料,可以推断该墓应为魏晋时期的石室墓。凤山古墓的发现为研究澄江魏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上一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当你老了沿着中老铁路出国耍,到云南旅居康养
下一篇:云南抚仙湖寒武纪小镇欢乐大世界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