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影响了现代人的婚姻,以至于走向离婚?对此,长江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金牌家事调解员。在武汉,家事调解员已有近万人,纵向分布在社区、街道、区,横向则在民政的婚姻登记窗口、派出所、法院等。在她们接触到的一个一个的案例中,沉迷手机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婚姻的危险因素之一。此外,不如意的鸡毛蒜皮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销蚀着夫妻间的感情,父母等长辈对儿子、女儿小家庭的过度参与等也是夫妻离婚的重要因素。
“不管孩子不管家,回到家就是刷手机”
“他完全不关心我,不管孩子不管家,回到家就是刷手机。”小方不是聂春燕接触到的第一个因为丈夫刷手机而提出离婚的人。金牌调解员聂春燕是武昌区法院的一名专职家事调解员。
聂春燕办公室墙上的锦旗换了一批又一批。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摄
小方告诉聂春燕,自己的家令她有一种窒息感,感受不到温暖也看不到希望。孩子小,她每天下班回家,要管孩子吃喝洗,带孩子睡觉,丈夫小王下班回家,就是吃饭睡觉看手机。且不说主动帮忙做家务,就是忙不过来时喊小王搭把手,也叫不动,夫妻俩几乎无话可说。“这样的家庭死气沉沉,让人受不了。”小方说。
聂春燕找来小王,小王认为他的家庭很正常,自己对小方也没二心:“工资交给她,每天下班就回家,不在外面打牌喝酒。”他不过在手机上看看朋友圈,看看新闻,打打游戏,“时间确实过得太快了”。
“那你能不能改变一下刷手机的习惯呢?”聂春燕看到这对将离婚起诉书交到法院的夫妻,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如果小王将习惯改了,这个家庭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没有问题为什么要改?”小王对婚姻和家庭的认知直接断送了他的婚姻。聂春燕的调解方向也从帮助他们维系婚姻转向两人离婚的财产分割、孩子归谁的问题上来。她认为,对小方而言,这样的婚姻质量不高,硬要维系下去,对小方是不公平的。
另一位金牌调解员曹红玲,把夫妻中任何一方在家沉迷手机而不履行家庭成员责任和义务的行为,称之为“冷暴力”,它与大打出手的家暴一样,对家庭的伤害也足够大。
每天登录人民调解网是曹红玲的习惯。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摄
曹红玲介绍,因为一方沉迷手机而导致夫妻双方缺少沟通、不分担家务、不能彼此关心而导致离婚的,已占到了离婚比例的30%。
在法院做离婚案的诉前调解时,曹红玲还注意到另外一个手机移动支付带来的问题——夫妻间的财产形成了事实上的分割。
“我们爷爷奶奶那辈人,工资用信封装好,拿回家合在一起,用多少取多少;到了父母辈,一方会把工资卡交给当家理财的一方。这其实是夫妻共同经营婚姻家庭的物质表现。”曹红玲说。
“现在发生了变化。”一些闹离婚的年轻夫妇,在曹红玲调解时会因为谁为这个家庭付出得多争吵。“家里水电费是我交的”“菜是我买的”“上周我不是还买了一提卷纸?”全部是细账,连流水都很难理清,但这些细小的生活中必需的支出,往往在不经意间成为当事人心中的一根刺。
夫妻双方收入分开保管,生活中的日常开支分开支付,共同养家经营家的概念从金钱上瓦解了。很多夫妻在离婚进行财产分割时,不知对方到底有多少存款。
一个人一个账号的手机,是集交友、娱乐、理财诸多功能的强大平台,也成为夫妻生活中的“第三者”,处理不好的夫妻最终走向婚姻解体。
“没你赚钱养家,她怎么能安心读博呢”
“康老师,祝您女神节快乐!很感谢您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回到正轨了!这次危机给我上了深入心扉的一课,很幸运能遇到您!”3月8日一大早,65岁的康兰英刚到办公室,就收到了这条祝福三八节的短信。
3月8日,康兰英正在进行电话调解。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摄
康兰英是洪山区婚姻家庭纠纷中心的家事调解员,办公室就在洪山区政务中心6楼的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窗口的隔壁。她也是武汉市妇联评出的首届金牌调解员之一。
今年新年上班第一天的早晨,谢先生和妻子李女士来办理离婚手续,被正在大厅里巡视的康兰英发现,认为这是可以做解调工作的夫妻,于是请他们先到调解室谈谈。
两个月过去,谢先生和李女士按照康兰英教授的方法用心改善夫妻关系,一家人的生活也重新走上正轨。
用康兰英的话说,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就是做两件事:发现可以挽回的婚姻就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让这个家庭重回正轨;对于无法挽回的婚姻,就搭建一个梯子,让离婚的双方体面地下场。
她的调解对象有的是自己找到调解室来的,更多的是她在婚姻登记大厅发现的。
那天,康兰英在大厅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谢先生和李女士两口子:谢先生一再向妻子表示不想离婚,却又竭力地在配合决意离婚的妻子。
坐在他们背后的康兰英听了个大概,她还看到李女士脖子上有新鲜的挠痕,两人一定是在家里刚闹过。康兰英心里有数了——可以调调试试。康兰英分别把两人叫到调解室,一个一个了解情况。
这是一对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结婚,女儿5岁半了。谢先生早早工作养家,李女士一直在读书,博士后马上要出站了。
李女士告诉康兰英,丈夫平时很少在家,对家庭帮助不大,再加上爱喝酒,喝醉了就打人,酒醒后就保证不再打了,但喝醉了还是打,打得最严重的一次李女士报了警。
康兰英问,是一直是这样还是后来变成这样的?李女士说,她读博后就这样了。康兰英明白了,这是一个典型在学历上女高男低的家庭,本来两个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是随着妻子学历越来越高,原来的家庭平衡被打破了。
“你是不是有时候说话不注意,比如说他没用?”李女士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
康兰英叫进谢先生,谢先生说得也很委屈,自己大学毕业就工作了,一直辛苦赚钱养家,支持妻子读书。现在觉得自己与妻子的差距越来越大。想着就苦闷,开始喝酒,喝多了就无法控制自己打妻子。
“你们在家里一直是平等的啊,没有你赚钱养家,她怎么能安心读博呢?这就是你在家庭里的价值和贡献啊!”听到康兰英的这句话,谢先生有些吃惊。这是他们夫妻俩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问题。
康兰英从第三方的角度帮夫妻俩看清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和态度,他们的问题是双方都只看到了学历,一个一直在往前走,另一个原地踏步,矛盾越结越深。
解决矛盾的前提是让他们认清夫妻二人在家庭里的地位和作用,回到平等的地位上来。醍醐灌顶的两个人表示,回去试着再过过。
康兰英把谢先生单独留了下来,给他面授机宜:想喝酒了,想想今天跟我说的话;平时多主动跟妻子交流沟通,让她感到你在意她关心她;在结婚纪念日、妻子生日等这些特殊的日子,作为男子汉,要对妻子有所表示,让家里的气氛浪漫一点……
在调解员眼里,很多闹到要离婚的夫妻,他们绝大多数说的都是因为生活琐事,不如意的鸡毛蒜皮日积月累得不到解决,销蚀着夫妻间的感情,磨灭了婚姻生活的希望。这个时候,帮助当事人找回并强化家庭生活中的温情,帮助他们学会改变,往往会成为调解员化解家庭矛盾的一把钥匙。
父母过度照顾,击垮了他们的婚姻
独生子女开始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时,有些父母并没有从心理和行动上接受孩子成人了成家了这一事实,而像过去照顾儿子女儿一样照顾小家庭,这种照顾却最终成为击垮小夫妻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天,婆婆、儿子、媳妇一家三口闹到了马天红的调解室,媳妇坚决要离婚,原因居然是婆婆连内衣都帮她洗。
很多武汉人对马天红这个名字很耳熟。马天红是江汉区司法局北湖街司法所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北湖街综合治理中心专职主任,也是武汉市妇联授予的第二届金牌家事调解员之一。这位获得过“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的调解员,不仅是在办公室调解,她还会到当事人家里调解。
马天红在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工作方法,帮助她实现99%的调解成功率。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摄
儿子、媳妇并没有跟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每天会买好菜来到儿子家,洗衣拖地收拾屋子,傍晚儿子、媳妇到家时,她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儿子单身时,她就是这样照顾儿子的,现在也这样来照顾儿子的小家庭,任劳任怨。
儿媳不领情。“妈,我们不累,衣服可以自己洗,饭也可以自己做!”委婉提了几次,婆婆不在意,直到儿媳爆发要离婚:“连内衣也要洗,我还有没有一点隐私?”
婆婆受到莫大的委屈:“我巴心巴肝地照顾你们还错了?”
马天红安抚好儿媳,直接做婆婆的工作:“他们是一个小家庭了,这个家里不再是儿子一个人,他们的日子让他们自己过,您自己回去过自己的日子。”
马天红劝走了辖区里两个这样的婆婆,让她们尊重小家庭,因为这个家庭里不仅有儿子,还有一个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媳妇。婆媳开始相处时其实是两个陌生人相处,都要有边界,婆婆不能把与儿子相处的那一套搬到儿子的小家庭里来。
金牌调解员聂春燕在一起离婚案的调解中,看着一位爱女心切的父亲最后将女儿推向了离婚。
小陶和小陈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结婚生子,小陶当起了全职太太。而外地来汉的小陈工作非常努力,升迁很快。有一次小陶去办公室看到小陈的抽屉里有干花和卡片。质问丈夫,丈夫否定,他说自己都不记得这个干花和卡片是怎么来的。小陶不信,两个孩子,牵着一个抱着一个,闹到了小陈单位,让小陈下不来台,开始借故不回家了。
陶父为了帮助女儿,也多次去单位找小陈的领导,请领导让小陈回家。陶家父女的行为无疑给小陈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小陈坚定地提出离婚。
“一般的男方提出离婚,挽回的可能性很小。”小陈起诉到法院后,刚开始,都是陶父替女儿来法院,聂春燕告诉他:“您让您女儿自己来跟我谈。”坐在面前的小陶令聂春燕心痛,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因为做全职妈妈,失去了自我,在与丈夫的争战中,又过分依赖父亲,父亲简单粗暴地找女婿单位领导,不仅没有解决女儿女婿的问题,反而起了反作用。
婆媳关系是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之一,现在又添了翁婿关系。马天红和聂春燕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离婚案中,小夫妻因双方家长问题而离婚的占到了30%。
(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通讯员丁莉 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