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守好这三样
2022/5/25 9:32:32 来源: 哲学人生网 作者: 夏正美
人生匆匆忙忙,兜兜转转。
很多人走过半生,才发现,以前那些我们费尽心思想要得到的,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人生走到后半场,拼的不是金钱,更不是容貌。
只有守住这三样东西,才能过好后半生。
01
开阔的眼界
有句话说:“你的理想决定你的命运,你的眼界决定你理想的高度。”
人,看得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眼界的高低与否,会直接决定人的未来。
最近,微博上有个9岁的小女孩火了。
她在视频中,全程用流利的英语与父亲交流,引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为例,分析俄乌局势。
这个视频不仅在国内爆火,还火到了国外,就连菲律宾外长特奥多罗⋅洛钦也转发点赞,称她为天才少女。
是什么让一个9岁的孩子,可以用英语引经据典,对国际局势侃侃而谈呢?
有网友好奇地扒出她的家世,发现她父亲有硕士学位,现任某大学英语老师,最擅长少儿英语启蒙。
也就是说,这个女孩儿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她的眼界和格局,天生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
可想而知,她长大后会读名校、进大企业,未来一片光明坦荡。
诚然,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家世,但人可以选择要不要改变自己。
大部分人的眼界不是天生的,它不仅取决于周边环境,也取决于主观努力。
资源有限,但人的潜力无限。
知识永远是最公平的,巨人的肩膀就在那里,就看你能不能努力一把,爬上去。
02
高级的情商
在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给每个女孩儿都赋了一个字。
他给宝钗的那个字,是“时”。
就是说宝钗懂得审时度势,顾全大局。
书中也多次提及,宝钗对待旁人一视同仁,遇到一些尴尬的场景,从不让人下不来台。
在《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章节中,黛玉行酒令时,一时不慎说出《牡丹亭》中的句子。
在当时,《牡丹亭》是禁书,连男子都不让读,更何况是年幼的少女。
宝钗听到后非常吃惊,但她没有当面指出黛玉的问题,让黛玉难堪。
更没有摆出作为姐姐的架子,批评教育黛玉。
而是私下与黛玉对坐,将其中道理,细细讲给黛玉听。
这一举动缓解了黛玉对宝钗的敌意,两人的握手言和,成就了《红楼梦》经典章节《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很喜欢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真正高情商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
对于宝钗来说,黛玉的口误无伤大雅,她何必让人下不来台。
看破不说破的背后,是她体谅黛玉的窘迫,保全黛玉在所有人面前的颜面。
拥有顶级情商的宝钗,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贾家上下的认可,不足为奇。
因为从古至今,情商永远是人存活于世的资本,帮你扫平障碍,收获人生路上的畅然。
03
温柔的善意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深感认同。
人与人之间,可能语言并不相通,悲喜无法相融。
但温柔的善意,不需要说明,所有人都看得懂。
2020年3月中旬,世界各国相继陷入新冠疫情的水深火热当中。
其中以经济不发达的欧洲小国塞尔维亚首当其冲。
塞尔维亚总统在发布会上向中国政府求助,堂堂八尺汉子眼圈都红了。
中国网友看到视频后,心酸表示,希望我国政府可以帮一把。
其实,不用网友们说,我国政府在塞尔维亚发出求助的次日,就派遣了专家医疗组前去支援。
一大批防疫物资,也在不久后顺利抵达塞尔维亚。
有了我国政府的帮助,塞尔维亚得以渡过难关。
其实,我国当时的现状,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武汉疫情虽然进入扫尾阶段,但疫情防控下全国静止多月,大伤元气。
然而就算如此,我国政府依然伸出援手,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看到一位网友评价此事:“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把伞。”
这是大国的气度,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温柔。
时至今日,中国人在国际上好评如潮,是善良,让我们再次站稳了脚跟。
▽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流逝如河水,一去不复返,人世间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金钱不是万能的,容貌不是永恒的。
唯有登高博见的眼界,颖悟绝伦的情商和永存于心的善意,非但不会随时间而消逝,反而愈发醇厚,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这才是人活一世,永远值得炫耀的资本。
余生登高望远,世事洞明,心存善意,将生命酿成一壶香醇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