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
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市
江川区、华宁县境内
居滇中盆地中心
属珠江水系
形成于340多万年前
为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泊
也是我国第二深淡水湖
湖盆外貌形如长葫芦
抚仙湖流域面积1084平方千米
有东大河、梁王河、尖山大河
等河流注入湖泊
湖泊面积216.6平方千米
水体平均透明度5—6米
平均水深95.2米,最深处158.9米
蓄水量206.2亿立方米
占云南省九大湖泊总蓄水量的68.2%
为Ⅰ类水质
抚仙湖水经海口河东流南盘江
汇西江,入珠江
(抚仙湖风景区图)
天,一抹蔚蓝
云,一袭白衣
水面波光
如天仙狂醉,金箔一把揉碎
成就了孕育生命的摇篮
和现代都市人的心灵栖息之地
(自湖边远望群山)
抚仙湖
这里历史悠久
无论史册典籍
还是市井故事
皆能寻到她曼妙的身影
她以其最优雅的姿势镶嵌在这片红土地上
成为“滇中碧玉”“高原水乡”
这里物阜民丰
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这里人杰地灵
有肖、石二仙的传说
有“古滇文明”经久不衰的传唱
古韵悠长
群英荟萃
钟灵毓秀之气
由古通今
据《云南省志·地名志》载
抚仙湖在唐《蛮书》中被称为“大池”
大理国时因处罗伽部地称罗伽湖
《明史·地理志》
称其为“抚仙湖”
抚仙湖名称的由来
据《大明一统志》载
因湖中多石,玉笋山抚其上
宛如仙人,故名。
据《河阳县志》载
湖之东面岩壑嶙峋,悬窦玲珑
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
驾扁舟遥望,若隐若见,故名
穿过清晨的雾霭面纱
明代文学家杨慎赞之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
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
清代的江川令彭贤
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
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
遂脐其巅,始由烂柯
探南天洞,登弄珠岩
俯鱼乐国,众山献翠
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
(孤山夜景)
月夜初升时的抚仙湖
在清代进士李应绥笔下
展现的则是另一番迷人姿态
《仙湖夜月》描述为
万顷平湖一鉴清,谁教皓魄涌波明
光摇碧落通银汉,影荡秋风动石鲸
人杰地灵
自1992年开始
潜水探秘者络绎不绝
2001年中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
在抚仙湖进行
湖底依稀可见古代的神秘建筑
“海马蹄印”与古滇文明的联系
若隐若现
在史书上神秘消失的
俞元古城
也带来了新的世界性难题
抚仙湖的神秘
是如此令人心之神往
滇中碧玉
这颗高原明珠
因其湖水晶莹剔透而绽放光芒
她就这样点缀于
烟雾缭绕的群山之中
湛蓝明净,白帆点点
浩浩渺渺,美丽到极致
(抚仙湖)
抚仙湖
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
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
在今天因Ⅰ类水质
成为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
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
(清澈见底的抚仙湖)
这里有
梁王山的
“举目观四海,细品无数景”的壮阔
尖山的
“玉笋群岚,玉笋擎天”
回龙山(象山)的
“象鼻饮着水,必定是丰年”
笔架山的
“十二景”“灵山一会”
“天水一色”“普陀仙境”
(孤山)
处处有传说
碧云山盛景
是三山翠绿倒影入湖
真乃山山水水绿如碧
群峰迭翠矗青云
欣欣然地沉醉在其中
恬静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柔软起来
名山胜景,休闲胜地
在禄充国家4A级景区的泛舟划水
孤山风景的胜冠南洲
樱花谷的水清沙白
正是由于抚仙湖的水
方才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物阜民丰
抚仙湖之景,大气磅礴
抚仙湖物产,亦精致绝伦
使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优质的水资源
供养了27种土著鱼类
体形如箭、色呈银白的抗浪鱼
作为翘楚
与滇池的金线鱼
星云湖的大头鱼
洱海的弓鱼
并称为“云南四大名鱼”
(抗浪鱼)
其中的“四绝”
更加增添了抚仙湖无穷魅力
一绝,界鱼石
星云湖中的大头鱼顺流而下
到了界鱼石,即转头又逆水返回
而抚仙湖中的抗浪鱼
则逆水抗浪而上
可到了界鱼石
又调头沿水而下
“两湖相交鱼不来往”
成为千古奇观
(界鱼石公园)
二绝,车水捕鱼
世居这里的渔民
利用泉水和特制的鱼篓
形成了
“车水捕鱼,请君入瓮”的奇观
(车水捕鱼)
三绝,青鱼阵
在山与湖交界的地方
各种鱼儿聚集游动
其规模有二三亩田地面积
见过青鱼阵的人们
定会为这一壮观景象而震撼
(抚仙湖湿地)
四绝,铜锅煮鱼
铜锅中放入鲜活抗浪鱼
以适量姜丝和食盐调味
灶火煮熟
并配上特制的蘸水
吃着十分鲜美
这一片湖水
在时光中静静地
庇护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使玉溪成为名副其实的滇中谷仓
和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抚仙湖)
暮色黄昏 、夜色撩人
抚仙湖的深邃、朦胧和等待
一次次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感受她的脉搏、思念和回忆
湖畔居民也与其
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厮守共鸣
观,清水拍岸
闻,涛声远来
抚仙湖,玉溪的明眸
在与它的深情对视中
一池碧水,盛满春秋
日暮星辰,眼底尽收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原标题:美丽云南 | 高原明珠 中国深湖——美景:玉溪抚仙湖
转自: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