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慧开禅师有诗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什么是闲事?笼统来说,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但具体来说,对待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闲事”的定义应该是不一样的。
比如以下四件事,看似与自己紧密相关,但人到中年才知道,如果自己去管了这些事,就是多管闲事了。
一:兄弟姐妹的家务事
《颜氏家训》认为:兄弟姐妹长大以后,都会各自组建家庭,即使彼此之间再怎么亲近,在感情上都会淡薄几分。
所以说,当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以后——他们的家人就变成了伴侣和子女;他们的家中事务,是他们自己家的家事。
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过多地插手兄弟姐妹的家务事,不仅会显得自己多管闲事,而且还容易让自己成为挑拨家庭关系的罪魁祸首。
二:孩子的选择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里面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很多传统父母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事实恰恰相反,这才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的表现。
很多中国式父母是怎么管孩子的?小到穿衣吃饭,大到结婚生子,样样都要干涉——这其实不是关心孩子,而是父母自身的控制欲太强。
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正如《资治通鉴》所说的那样:“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对于孩子的选择,要适当地选择听不见、看不见,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拥有足够的选择权。这才是合格的父母。
三:朋友的私事
中国人结交朋友,是非常看重“义气”二字的——似乎只有做到两肋插刀、赴汤蹈火,才算是真正的朋友。
当然,朋友可以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正如前面所说,即便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更何况是朋友呢?
《庄子》中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并不是说朋友相交要寡淡,而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
对于朋友的私事,如果对方确实有求于我们,那我们大可以出手帮忙;但如果一厢情愿地干涉朋友的私事,那么这不仅是没有分寸感的表现,还容易招致朋友的反感。
四:知己的感情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意思是说:人这一生,能够得到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应该像对待一母同胞的兄弟那样对待他。
但即使如此,理智而清醒的人都知道:就算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也不能去干涉对方的感情——这一点,很多人都做到了。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当自己在感情出现问题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在旁边出谋划策,甚至指手画脚。殊不知,不管对方的伴侣好与不好,别人终究是要关上门来过日子的。
感情这种事情,是非常私密的,私密到只能由双方自行选择和决定。如果旁人贸然插手,只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甚至使得曾经是知己的两个人反目成仇。
结束语: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热血——身边的人有事时,总是愿意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但人到中年以后,在管别人的事情之前,就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这件事到底应不应该管?管或者不管,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这种“先思考该不该管,再决定要不要管”的过程,并不是不在乎身边的人,恰恰是为了让彼此的关系能够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