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曾提到,在创业初期,自己压力很大,整个人被焦虑裹挟。
为了缓解情绪,他选择关掉手机,出门跑步。
每次跑完5公里,那些困扰他的负面情绪,也随着汗水蒸发殆尽。
后来,雷军感慨地说:“运动,能让我重新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温暖的力量,而且每向前一步,热爱和勇气就会多一分。”
人至中年,诸事缠身。
职场危机、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如此种种,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不敢停下,更不敢病倒,因为,环顾四周,身边全是倚赖自己的人。
唯有坚持运动,让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规律的作息,才有能力托举家人的未来,才有底气抵御生活的暴击。
作家周岭曾说:“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
运动就像把钱存进银行以期获得收益,而你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健康的身体。
让自己动起来吧,运动与不运动,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运动,是一场身体的“大扫除”
《运动改造大脑》里曾说:“运动能为大脑制造更换零件,诱发神经新生。
在治疗抑郁和无助感方面,运动的效果和抗抑郁药一样好。”
有研究发现,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激素,比如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都可以被中等强度的运动激活。
喜欢运动的人,情绪更稳定,心态更健康,快乐常伴左右。
作家蒋方舟年少成名,一段时间内遭人非议:“一个没有作品的天才儿童,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作家”。
这让她情绪压抑,长期处于失眠、焦虑的状态。
一次,朋友为了开导她,邀请她一起跑步,虽然只跑了2000米,但运动后的酣畅淋漓,让她获得了久违的轻松和愉悦。
自此,她爱上了跑步,每天都会坚持运动。
从每次的2公里到3公里、5公里,日复一日之下,她内心越来越平静,之前的坏情绪早已被抛之脑后,精神状态也愈发变好。
后来,蒋方舟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感慨万分:“之前我不懂,为什么大家总说运动能治愈一切。
现在才明白,原来精神上的焦虑,情绪上的紧张,真的可以通过运动得到缓解。”
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表过一项全球日常运动量的报告称长期缺乏运动,会使组织器官机能下降30%,各类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跑步产生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坦荡和安宁。”
一次运动,就像是由内至外,给身体进行了一场“大扫除”,身体和情绪的垃圾得到清理,整个人焕然一新。
运动之后的满血复活,会让人重新燃起生活的斗志,有勇气继续披荆斩棘、打怪升级。
所以,跑起来吧,运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运动,是打开自律之门的钥匙
知乎上有人提问:运动带给一个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让人感触颇深:“运动让人变得更加自律,也让人更容易掌控生活。
当别人在刷视频、逛淘宝时,我已经挥汗如雨地跑了2公里;
当别人还在被窝里挣扎着起床时,我已经早起阅读了1小时;
随着日复一日的运动,我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生活按照自己的节奏徐徐展开。”
苹果CEO库克,管理着一家市值上万亿的上市公司,每天不仅要面对繁忙的工作,还要承担业绩带来的高压。
但他每天的行程却井井有条:
4点起床,花1小时处理工作邮件;5点准时去健身房锻炼1小时;6点吃早餐,然后去公司。
如今,他虽然61岁了,但精神矍铄,健康硬朗,精气神一点都不输年轻人。
正是长年累月运动带来的自律,让他能够成功掌舵苹果这么多年。
B站知名博主何同学曾采访过他:为何每天都能准时起床锻炼身体?
库克笑着答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保持精力充沛、自律高效,而我的方式就是运动,我喜欢通过运动开启全新的一天。”
村上春树也曾说:
“通过跑步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在做其他事情时,运用自律就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作家刘震云,从15岁起,每天跑步一小时后,再开始一天的阅读、写作,几十年如一日,这让他保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并成就了今日的他。
主持人白岩松,每个月要跑18-20天,每次六七公里,如今50岁的他,不仅控制住了血压,恢复了健康,生活和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规律自如。
长期跑步的人,生活习惯会悄然改变,曾经的慵懒颓废也会消失不见,做事更有韧性,事业越来越顺。
坚持跑步,是人生的分水岭,跑步和不跑步的人,差距就这样慢慢拉开了。
春去秋来,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唯有自律的人,才能有条不紊地将琐碎生活理顺,为自己保驾护航,活成喜欢的模样。
成年人惜命的最好方式:运动
美国亨廷顿大学教授米歇尔·奥尔森,研究过运动对身体产生影响的时间线。
刚开始,大脑向肺部发送信号,呼吸变得更快更深,此时内啡肽产生,让你觉得神清气爽。
运动一小时,多巴胺、血清素等能够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充斥大脑,身体轻松舒畅,压力会减轻。
运动一天,流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增加,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让人更专注。
运动一周,耐力得到了增强,你的最大携氧量提高了约5%,可以适应更高强度的运动。
运动一年,你的耐力和有氧适能得到较大提高,运动不再感到吃力,减脂速度也会加快。
常年运动,可避免自由基受损,延缓衰老进程,降低患癌风险,从而延长寿命。
所以,运动,是最低成本的养生,也是成年人惜命的最好方式。
如何运动,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并能持续下去呢?
《心理健身房》一书,根据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长和类型,给出了“FITT”原则。
1、运动频率
建议每周安排3-5天的有氧运动。
如果你刚开始跑步,一周3天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若起步阶段,运动过于频繁,不仅增加身体的负担,还会影响运动的积极性,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主持人李梓萌,每周会有三到四次的运动,每次跑步五公里,并已坚持了多年。
2、运动强度
最好的锻炼强度,应该适度超越你的舒适区。
“舒适区”是相对的,对刚开始锻炼的人来说,在公园快走20分钟,就算适度超越舒适区了。
无论如何,让自己先动起来,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切忌用力过猛,才能获得运动的益处。
3、运动时长
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是运动专家最为提倡的方式。
重要的是每周锻炼90分钟的总时长,而不是每天的锻炼时长。
所以,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锻炼时间。
4、运动类型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柔韧性训练这三种。
适合上班族的运动也比较多,例如跑步、瑜伽、跳绳、游泳等。
运动类型多样化,不仅避免长期重复带来的枯燥感,还有利于将运动长期坚持下去,让肌肉和大脑不断得到锻炼,延年益寿。
在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至今还刻着古希腊的一段格言: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运动,是最好的解忧药。
放下忧虑,抛开负累,张开臂膀去奔跑吧。
大汗淋漓后,甩掉的是一身的“毒素”,换来的是步履轻盈,容光焕发。
那些喜欢运动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节奏里,生活错落有致,秩序井然。
春风十里,不如推开门,动起来,让自己回归自然,给身体一次美妙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