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成人睡眠时长目标为每日平均7-9小时,婴儿和儿童则需要更长时间。实际上,多达三分之一的人,睡眠时长没有达到应有水平。
2023年2月15日,《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6.106)刊登了一项研究,探讨了睡眠时长(Sleep Duration)和入睡时间(Sleep Timing)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睡眠不规律,尤其是睡眠时长不规律,或导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睡眠规律可能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一个可改善目标。
研究方法
美国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是一项队列研究,旨在调查亚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进展,并确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2000年至2002年,研究从美国6个社区招募了6814名45-84岁,没有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
2010-2013年间,MESA研究中有2032名参与者参加了MESA睡眠辅助研究。在该研究中,参与者连续7天佩戴腕部睡眠监测仪,同时完成睡眠日记。对于睡眠规律性,通过这7天的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的标准差(SD)来进行评估。
研究关注的亚临床心血管测量指标包括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存在颈动脉斑块、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异常、踝肱指数(ABI)异常。
主要结果
基线特征
2032名参与者中, 平均年龄为68.6(±9.2)岁, 53.6%的参与者为女性。
超过56%的参与者称目前不工作,12.1%(n=246)报告需要轮班,其中12%(n=30)需要夜班轮班工作。
在7天的睡眠数据收集期间,约38%参与者的睡眠时长SD>90分钟,这其中有18%的睡眠时长SD>120分钟。
睡眠时长规律性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CAC负担: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BMI后,分析显示,与睡眠时长规律(SD≤60分钟)的参与者相比,睡眠时长不规律(SD>120分钟)的参与者,高CAC负担(CAC评分>300)的风险显著增加(患病率比PR=1.40,95%CI 1.09-1.81)。
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调整后,以上关联仍然存在:PR=1.33(95%CI 1.03-1.71)。
颈动脉斑块、ABI异常、cIMT异常: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BMI后,与睡眠时长规律(SD≤60分钟)的参与者相比,睡眠时长不规律(SD>120分钟)的参与者,有颈动脉斑块(PR=1.12,95%CI 1.01-1.23])和ABI异常(PR=1.91,95%CI1.12-3.26)的风险增加。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进行额外调整后,以上相关性轻微削弱。
研究没有发现睡眠时长规律性与cIMT异常的显著关联。
入睡时间规律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BMI后,分析显示,与入睡时间规律(SD≤30分钟)的参与者相比,入睡时间不规律(SD>90分钟)的参与者,高CAC负担(CAC评分>300)的风险显著增加(患病率比PR=1.43,95%CI 1.10-1.86)。进一步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上关联仍然存在:PR=1.39(95% CI 1.07-1.82)。
研究未发现入睡时间规律性与其他指标的显著关联。
总结
这项研究证明,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不规律可能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斑块形成和硬化并导致严重狭窄或破裂之前,是有时间进行干预的,睡眠规律可能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一个可改善目标。未来还需要针对改善睡眠不规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