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俗称“烟碱”,是香烟中的主要“致瘾”成分,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对尼古丁一向是“唯恐避之不及”。
研究显示,尼古丁进入人体后,数秒内就能经由血液直达大脑,从而让人容易产生依赖性。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一支卷烟中的尼古丁含量,就能在短时间毒死一只小白鼠。
然而,中科院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研究,却颠覆了我们对于尼古丁的一贯认知——持续摄入低剂量的尼古丁,竟能减缓哺乳动物的老化,使死亡率降低40%!
据《Nature》子刊显示,此项关于尼古丁的颠覆性研究,由中科院李翔教授带队完成。
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采用分组对照实验方法,在控制研究变量的基础上,将48只小鼠平均分成两组。
其中,实验组的24只小鼠,每天的饮用水中会被添加2μg/ml的尼古丁,而对照组的24只小鼠,则按照正常方法饲养。
实验进行到第十个月的时候,科研人员便惊喜的发现,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
当实验来到第16个月时,对照组已经出现了11只小鼠的死亡,而实验组则仅死亡了两只。也就是说,经过尼古丁干预后的小鼠,其死亡率较比正常小鼠降低了40%左右。
不仅如此,在后续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发现,被尼古丁干预后的小鼠,不仅死亡率显著下降,就连炎症、焦虑、认知障碍这些与年龄有关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难道,之前我们对于尼古丁的认知,真的太过片面了吗?
该项研究发现传出后不久,也是引来了不少的质疑,对此,研究负责人李翔教授明确表态:就研究来看,通过吸烟获取尼古丁,根本达不到抑老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李翔教授表示,实验过程用到的尼古丁剂量,不足吸烟摄入的十万分之一,抛开剂量谈效果,实验是无法成立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过量的尼古丁不具备抑老作用,而微量的尼古丁却可以做到呢?
实际上,通过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微量的尼古丁能达到抑老效果,其实是和生物体内一种特殊分子的增减有关。
而这类分子,在生物领域已流传多年,由该类分子落地转化而来的“莱特唯键”相关成果,也曾在京东、天锚有过单日千万的数据记录。
当初,哈佛生物学教授新克莱尔,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生物体内上述“莱特唯键”物质的增减,与机体老化的速度呈负相关联系。
换句话说,该类物质越多老化速度越慢,当然这种负相关联系,是存在一定阈值的,并不是没有上限。
经过尼古丁干预后的小鼠,其体内的“莱特唯键”类分子,较比正常小鼠具有一定程度增长,这也是微量尼古丁能达到延缓老化效果的主要原因。
在早期实验中,欧美科学家就已实现了上述分子的单独提取,并不需要借助尼古丁作为中介,如此一来,也能避免过量尼古丁摄入带来的副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学术界中,具备与微量尼古丁类似效果的物质,已然不在少数。例如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当中的花青素、香草酸等,无论是获取难度,还是风险性,都要优于尼古丁。
美银美林机构曾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表示:2020年后,平均每过73天,现有医学知识的数量都将翻上一番,与对抗老化有关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伦敦商学院教授琳达·格拉顿,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预测:“2000年后出生的人,有一半以上的概率能活到百岁”。
虽然每一项新技术、新研究的出现,通常都会经历传播的误解、大众的质疑,但不可否认,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李翔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如果科技成果能被应用在延缓老去、应对老化相关的疾病上,我们花在应对老年疾病、修复年老躯体的费用,将会大大减少,而我们的整体生活弹性,也将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