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距离是骨质健康“风向标”:走不完1公里的人小心了……
2024/1/26 16:45:02 来源: 生命时报 作者: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徐海林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


老年人体力差,如果走不远、走不久,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1月2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开放》上刊发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走不完一公里的人,骨折风险更高。



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纳入了26.7万名45岁以上成年人的相关数据,通过“你的健康是否限制你行走一公里”等问题调查参试者的行走能力,选项包括“完全没有限制”“有点限制”和“很多限制”三种。研究人员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行走障碍与5年骨折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骨折风险随着行走障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相比能顺利步行一公里的女性,自称受到“很大限制”的女性骨折风险高出60%。


对此,“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徐海林。他表示:“上述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步行距离确实是骨质健康的一个‘风向标’,但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一般情况下,步行能力可直接反映肌肉力量。走不远不是“病”,但能反映身体的大概状况。因此,若存在走不远、走不久问题,应积极排查原因,及时纠正。临床上,步行距离受限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三种。


中枢神经病变。患有脑梗、帕金森病、脊髓型颈椎病等中枢神经疾病会引起双腿没劲、走路不稳、两腿发飘等下肢症状。如果脊神经根受到压迫,造成微循环受阻,就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走一会儿腿就酸痛得不行,必须停下来休息),常见病因有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关节病变。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化、磨损、退变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无法长时间走路。骨关节处的软骨原本能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避免骨关节间的直接摩擦,但超重、运动不当等原因会加剧关节摩擦,膝、髋等负重较多的关节更易受伤。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常出现在老年群体或绝经后女性身上,可导致腰酸腿疼,增加骨折风险。临床上,腰椎或股骨颈任何一个部位的骨密度T值小于等于-2.5,可定义为严重骨质疏松,需要积极干预。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徐海林总结,走路时步态不稳、弯腰驼背、肌肉无力的人容易摔倒;与此同时,腰酸腿疼使得人们不愿锻炼身体,又会导致肌肉不断萎缩、减少,进一步加剧骨折风险。


徐海林强调,如果行走障碍与衰老、缺乏锻炼或具体疾病有关,只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锻炼,这种步行困难就是可逆的。对健康人群来说,从以下几方面改变生活方式,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改变不良姿势。对于久坐人群来说,调整坐姿是重中之重。“建议大家工作学习时,坐姿可以稍微往后靠着点椅背,避免前屈,特别是避免长时间固定同一姿势,隔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徐海林建议,看电脑时脖子应轻微后仰,如果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借助颈托支撑。


锻炼要适度。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觉得自己腿脚灵便,走路步数越多越好。殊不知,若行走距离过长、没控制好时间和强度,反而让加重关节磨损和退行性病变。徐海林指出,根据近年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的研究,每天走6000-8000步是中老年人较为适宜的“度”,有益于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再多的话也不会增加受益,还可能会伤关节。


进行负重的地面运动。定期进行负重的地面运动,如走路、跑步、打羽毛球、跳舞、跳绳等,可借助人体自身重量给骨骼加压,使肌肉和骨骼在抵抗重力中得到锻炼,有助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


注意补钙。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大有裨益,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食物都富含钙。此外,充足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建议大家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能促进体内维D合成。



上一篇:5天4晚游学养练营报名啦!! 【游山玩水/学经问道/养精练炁/减重塑形】
下一篇:看懂“有氧”与“无氧”的区别,解决你 70% 的运动问题!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