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的“无形杀手” 你可曾警惕?
2018/10/13 11:46:31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2018年10月8日是第21个"全国高血压日"。近几年"世界高血压日"的主题一直是"知晓你的血压",中国专家也有同样共识。"知晓血压"为何如此重要?
  今天就小编跟大家叨一叨关于高血压的那些事儿。
  提升高血压知晓率,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3亿,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约24.4%,即大约每四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从流行病学资料可见,中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而患病率、死亡率、致残死率居高不下。因此,早知晓、早治疗、早控制在高血压患者之中尤为重要。知晓率越高,意味着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早治疗、甚至早控制,而改善“三率低”第一步就是提高知晓率,这也是最经济的一步。
  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必须定期正确的监测血压
  1、年龄大于18岁以上“正常血压”的成年人,建议每1-2年测一次血压;
  2、对于35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3、对于易患高血压的人群(130-139/85-89mmHg、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4、老年人在家中自测或就近的社康中心定期监测血压。
 正确测量血压的打开方式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手腕式血压计和手指式血压计。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在测量前30分钟不要做运动,1小时内不能喝咖啡、进食、抽烟或使用鼻塞的药物,测量前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
  2、测量时心情平静、不说话。
  3、采取座位者应靠椅背,下肢着地,双腿不交叉,平卧位亦可。
  4、进行测压的右上臂要裸露,置于心脏水平,将袖带缚于上臂中段。
  5、至少应测两次,每次间隔1-2分钟,如果两次结果相差较大,应再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如何判断自己的血压值

 

 

  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
  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120-139/80-89mmHg者,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建议隔几个月复测一次;
  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140/90mmHg,但≤180/110mmHg者,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建议隔1-2周复测一次;
  如非同日三次血压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血压未达到140/90mmHg,则继续监测血压;
  如首次测量血压≥180/110mmHg,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建议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密切监测血压,直到血压降至安全范围。
  面对高血压袭击,不同人群如何预防

 

 

  不同年龄人群的高血压特点不同,降压重点和应对方法也不同。根据年龄来防治,能帮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狠心管好嘴
  有数据显示,肥胖儿童中约10-30%患有高血压。未成年人高血压的另一特点是继发性高血压比例较大,如肾病患者等是高危人群。
  应对重点:养成给孩子测血压的习惯,及时治疗原发病。家长一定要狠心控制好孩子的饮食,减少盐、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
  青年人:多给自己减压
  青年人高血压以男性居多,常和家族史、肥胖、饮酒史、工作压力大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应对重点:生活方式的调整最为关键。注意控制生活节奏,减少熬夜,别让自己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如果生活方式调整3-6个月后,血压仍未下降,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中年人:严防动脉硬化
  40岁以上中年人的高血压多为原发性高血压,且有家族遗传趋势,最危险的因素是动脉硬化。80-90%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还会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生。
  应对重点:尽早发现、尽早诊断治疗是关键,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①戒烟、限酒;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减轻体重,多运动。如果经3个月生活方式的调整,血压仍未降下来,应考虑开始服用降压药。
  老年人:静心、制怒
  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体征多不典型,大部分人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血管硬化明显,容易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大动脉粥样硬化症、出血性脑病、脑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应对重点:生活中尽量避免过劳、过分用力、大喜大悲、排便用力过度、运动过量等,这些都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引起心梗、脑卒中。因此,静心、制怒非常关键。此外,由于每个人的肝肾功能、基础疾病都有差异,千万别靠亲友经验随意服药。

上一篇:一季度接待游客1.9亿人次 云南力争2025年旅居人数达600万人
下一篇:名额有限:北体大全国瑜伽师(教练)专业水平资质认证培训班即将在昆明嘉丽泽开班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