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治疗”,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患者疾病的治疗需求的医疗行为。在癌症的治疗中,过度治疗行为非常普遍。曾有人这样形容,所有因癌症死亡的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因病而死。这所谓的“治死”指的就是不恰当的治疗方式,“过度治疗”是典型体现。
癌症过度治疗的表现
一是盲目追求手术的大和广,鼓励多切除周围的正常组织,手术范围越来越大,或者是在根本无需进行手术的前提下为了稳妥和保险而选择“一刀切”。这样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后期功能康复。
临床上,有年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原本可以选择宫颈广泛切除,却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追求近期疗效的提高和远期生存的延长,选择了子宫全切除,有的甚至同时切除了双侧卵巢。
二是放化疗剂量加大、数量增多,唯恐杀不死肿瘤细胞。很多医生或患者想通过增加放化疗剂量或延长周期来改善患者长期生存,事实上,过度的放化疗往往得不偿失,甚至可能加速患者的死亡。
一项试验纳入了同时接受紫杉醇和卡铂化疗的46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高剂量(74Gy)和标准剂量(60Gy)放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结果提示大剂量放疗组并无生存益处,最终该研究提前中止了大剂量组的继续入组,并将60Gy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放疗推荐剂量。增加放射剂量并不一定能改善生存率,但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不可避免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三是一味地追求新药、进口药或轻信偏方、保健品,盲目使用药理尚未证实,药效尚未了解的治疗手段,抱着各种“试一试”的心理恨不得将所有道听途说的方法全都尝试一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
导致过度治疗的原因
患者方面
面对恶性肿瘤的威胁,患者和家属出于极度的恐惧和想要摆脱困境的迫切心理,往往会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想尽一切办法,不加分辨地尝试各种必要的、不必要的,适宜的、不适宜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而且有不少患者不听医生劝告,盲目要求超标准、高强度的治疗。
相当一部分家属甚至患者认为,只要这样做了,即使治不好或者发生了复发转移,也不留遗憾了。
医生方面
有些医生的治疗思路本身偏保守,再加上对新的研究和进展关注不够,继续沿用以前陈旧的治疗思想,过于注重对肿瘤的彻底杀伤或根治,就会导致手术范围的扩大,放化疗周期过长,剂量过大。还有一些医生在接诊癌症患者时,没有充分考虑最适宜患者的治疗方式,而是首选自己最熟悉的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其他方法,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还有一些医生为了规避风险,会在治疗选择上尽可能迎合和满足患者需求,造成过度治疗。
医院方面
当下,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也为过度治疗提供了经济基础,这些享受特殊待遇的患者不考虑经济因素,一味地追求彻底治疗;而部分医院由于利益的驱使,迎合了患者的心理,从而诱发过度治疗。
癌症过度治疗的危害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过度治疗可使原本虚弱的体能状态继续下降,加重心理负担,破坏自身免疫和抗瘤能力,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医源性缩短生存时间。
特别是某些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积极的创伤性及毒性抗癌治疗,以机体正常功能状态的丧失为代价,治疗强度超越了肿瘤侵犯范围和患者耐受限度,使本已失衡的机体调控作用更加恶化,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
如何避免癌症过度治疗
掌握基本知识
确诊癌症后,患者和家属要通过各种正规的渠道去积极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治疗方案、护理方案、预后等。
积极向医生进行咨询
患者的主治医生对其病情最为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要积极向医生进行咨询,把自己的担心和疑惑说清楚,听取医生的解答和建议。
癌症患者要树立正确治疗观念
确诊癌症后,患者及家属不要盲目地听信各种广告,要积极地、通过科学的渠道寻求本领域知名的医院和医生,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与主治医生多沟通交流。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要信任并全力配合主治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
保持理性
医生给出治疗建议后,决定权在患者手中。患者要保持理性的态度,选择是否治疗和如何治疗,可以多咨询几个本领域知名的医生,必要时可进行专家会诊。在综合各种因素,选定治疗方案后,要对医生充分信任并全力配合,不要摇摆不定,以免延误治疗。
对于各种网络上宣传的新疗法、偏方秘方也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要盲从,不要迷信,要科学考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切勿将自己当作小白鼠。
如果患者已经处于晚期或身体状况不耐受治疗,适时放弃或改为姑息治疗等,而不只是一味地追求”生命不息、治疗不止“,也是一种理性的治疗态度。
总而言之,癌症需要合理、规范、科学的综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的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过犹不及”,在癌症治疗也是如此,过度治疗带来的危害某种程度上要大于癌症本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