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湖南台的《少年说》,这档节目,让我有机会真切地去了解了现在00后的孩子。
只是,当孩子有机会大声地向大人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时,大人却一味固执、把自己所谓的“经验”强加于孩子身上,选择性地屏蔽了少年们心里的呐喊。
所以,小编分享这一篇文章给大家,希望为人父母的我们,能够倾听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不要一味把自己的所想所做,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自由的。
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而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严选君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2017年,日本一档学生节目《屋顶告白大会》,日本少年在天台大声表白,感动了国人。
今年,芒果台如有雷同地把节目移到了中国,名字改成《少年说》。当然,早恋是不允许的,所以不能表白。
大部分是什么内容呢?必须的,妥妥的学习。喊话的对象,是父母。
和日本那边的温馨支持不同,中国的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得到的回复,依然充满着成人世界的粗暴。
不打击你,你会有点飘
初一14班的袁璟颐,上台前忐忑不安,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妈妈:"等会在台下会怼死我。"
她"控诉"了妈妈总是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第一名学霸好朋友比较,仿佛在她眼里,那位学霸才配做他的女儿。
"我妈妈老说,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呢?"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孩子哭得梨花带雨,妈妈是什么反应呢?
这位妈妈平静如常,带着我吃盐比你吃米还多的理性,只说了六个字:
"我都是为你好"
为什么要这样打击孩子的努力呢?
且听她的神逻辑,"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这是多少父母的想法,不打击,你就会飘;言外之意就是,我要不打击你,你就会骄傲,骄傲使人落后。他们却不知道,有时这样的打击,会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我读初三那年,中考前几天,隔壁班的一位同学从自己家的八楼上跳下来。
一大早轰一声,整幢楼的人都被吓到了。邻居说,前一天晚上,他一直被父母骂猪头,为什么连前十名都进不了……
父母们似乎从没想过,孩子的反抗,只是在寻找一种更合便的沟通方式。
成绩低了,指责;成绩提高,有进步了。
父母们会看到吗?会有什么鼓励呢?
一个女孩说,那一次,好不容易我的成绩有了提升,老师都表扬我了,你们看不到也听不到。不让我出去玩,可是我妈对我说,去什么去,你成绩那么差还给我出去玩,背你的书去。
在《少年说》,这样的怼话随处可见
《少年说》小姑娘说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成长路上,遇到的最大敌人,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另一个女生,她热爱舞蹈,有很强的舞蹈天赋。她渴望母亲能够支持她完成她的梦想。
孩子有梦想,多难得。这位母亲说,可以考虑,不过你的成绩要进到全年级前100名。
重点高中的前100名短时间内哪有那么容易,她几乎堵死了女儿的梦想之路。
女儿奔溃了,哭着喊,做不到……前200名行吗。
母亲像买菜一样回复,让女儿至少达到150名。女儿还是答应了,妥协了。
不知道这个孩子会感受到什么?——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多少父母和孩子,彼此深爱却互不认识
龙应台先生说: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很多父母,忙得再也没有好好听孩子说话。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他们用沉默和对抗,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7年一部纪录片《镜子》火遍全国,内容蛮简单: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就像片中的程先生,从没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自以为孩子铺好了一切的路。他的孩子却抱怨道:
是的,不倾听孩子的心声也可以,短期内他会很听你的话。
就像"问题学校"里的孩子说的:
"我是一个机器人,只要输入程序我就会照做。
曾经我的主人无论吩咐我什么,我都会乖乖去做,风雨无阻,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好机器。
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开始不听使唤,无论主人输入任何修复程序,也无法将我修复,主人手足无措,他们将我所有的程序全部删除一空,无论好坏。"
等到孩子长大那天,他不听使唤的时候,你输入任何指令,他再也不听你的了。
甚至他会带着所有的委屈和十多年来累积的情绪,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有人统计过,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触目惊心: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而最大的因素是来自父母。
如何避免怼人式教育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不知你是否发现,很多问题的发生,常常不是因为事情出错,而是两个人情绪在对抗。
有人会说,孩子犯错,我们可以给时间她静静,以后出来工作,谁会给机会她犯错。
多像怼人式教育,现在不打击他,以后出到社会,谁会给他好脸色看。
不能宠着,爱着,没有苦也要设置条件创造挫折,让他体验社会生存的不容易,是多少父母内心深处的观念。
却不知,真正的爱是带有能量的,它会给孩子无穷尽的力量,应对未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先处理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表达愤怒难过,而不是针尖对麦芒地还击,爱就开始流动了。
爱开始流动,孩子生命的活力就开始涌动了。
2、不要把孩子放在错的位置上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孩子更不例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任何行为都有其正面动机。
有人总结得好:
如果你的孩子撒谎,那说明你曾经对他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那是因为从小你就时常在公共场所教育批评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是因为你总是提前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别包办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关注。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忸怩不安,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倾听孩子的心声了,
你是否在全身心地接纳你的孩子
你和孩子之间,每天是否有爱在流淌。
就像美国教育学家杰恩·梅杰在《双向养育》写的:
"假如我们对家人抱有无条件的爱,知道即使犯错也不会受到不公对待,我们就能徜徉爱河不再恐惧;
假如我们都能关注彼此,赞赏各自的优点,那么我们就能收获积极的心态;
假如我们尊重差异,没有人要求我们只服从一个信仰,那么我们就能自由展示出各自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