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云水深处寻古韵遗风(全文)
2013/5/21 13:10:00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其实这里原来叫做长教,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就改成了现在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在这可以感受到“举头望青云,云遥遥,低头观海潮,水涛涛”的意境之美。急雨过后的云水谣,变得更加的清新美丽。那电影《云水谣》剧中男女主角浪漫写生时坐在溪边的大水车,那急湍河水漫过横躺在水中的“石跳子桥”,还有那老旧木屋的房檐,甚至在溪流中悠哉自得的鸭子和鹅群,都把人们拉进了它的时间节奏里。

  土楼人家 独具特色的复古建筑

  走进云水谣,当然少不了去看看当地久负盛名的土楼。曾经有一个传说:以前美国卫星在空中拍到中国福建有很多圆形建筑物,美方研究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一度怀疑是中国的秘密武器基地,说的就是福建土楼。云水谣比较有代表性的土楼就是怀远楼与和贵楼。  

 

  土楼

  怀远楼是双环圆形土楼,圆中有圆,风格别致,是中型圆土楼的代表,也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距南靖县城54公里,建于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是侨属简、新、喜、兴四兄弟建的,历时三年建成,据说共耗资约一万多两白银。大楼为土木结构,楼4层,高13米,直径38米;墙基用大河卵石和三合土垒筑的3米多高,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好像橄榄状;夯土配方极为独特,夯筑技艺极为高超,至今外墙表面光滑无剥落。底层34个开间,4层共136间,只设一个大门,4部楼梯均匀分布,可通向各层楼。1至4层均为通廊式,在楼外周墙顶层四个方向出挑建有四个瞭望小楼台,瞭望台上有多个射击口,楼内居民可从瞭望台观察楼外动静,观赏四周风景。若遇土匪入侵,还可从射击口处攻击敌人。最值得一提的是怀远楼的排水系统了。怀远楼的排水系统是众多土楼中最讲究的,从楼中楼到大门共设计3个水道,每个水道安放了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经过水缸泥淀,便于清理。为了不让排水沟内的污水淤积,聪明的先辈还在水道中放养了好几只乌龟,通过乌龟的爬行来清理水沟的淤泥,使水道可以长年畅通无阻。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三只百年老龟还同时爬出水道,到祖堂的天井里与土楼人一同观看木偶戏。2006年5月,怀远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水谣古镇

  另一栋非常著名的土楼——和贵楼有“四奇”:一奇因为它是福建土楼里个头儿最高的方楼;二奇是因为它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整座楼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虽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巍然屹立;三奇是因为土楼内有两口水井,相距不过十多米,却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被人称为“阴阳井”;四奇是因为和贵楼结构是楼包厝、厝包楼的特征。和贵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顾名思义,是劝世人弘扬以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楼如其名,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于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占地1547平方米。楼高5层21.5米的长方形大楼,一层土墙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层缩小,到第五层墙厚仅65厘米,内部土木结构规整,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1个大门,有副槛联:“和地献奇山川人物星斗画,贵宗垂训衣冠礼乐圣贤书”。楼内东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层楼。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当地群众编句顺口溜:“厝包楼,子孙较贤,楼包厝,子孙较富。”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中华民国计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楼前面原有一条400米长的“腰带”,也就是水渠,但现在已经废弃不用。在和贵楼的门额上还有一方清代遗留下来的进匾,是当时的和贵楼主人崇尚诗书传家的见证。

  古道旁 体味古风古韵

  云水谣古道原来叫古幽道,这个村子原来叫长教村。云水谣古道始自何方、止于何处,谁也说不清。而“云水谣古道”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是长教乡开基祖简德润于元至正十八年(1359年)修建的,当时沿溪只建2公里,后来慢慢向前后伸延,与外界古道相衔接,是南靖境内通往府地乃至进京的必经之路。 

 

  溪水缓缓流过

  这条古道虽不是官方驿道,然而通衢北方省城与京都的士人、商贾、游人、僧侣和百姓往来不绝。长教村清新的空气和田园风光,无疑是旅人身心都可以得到小憩的驿站。在古道旁,还有一座“必应寺”,顾名思义,有求必应。过路的进京学子都会在庙里所供奉的城隍夫人案前点上一炷香,祈求神灵的保佑。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至今,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2005年底,由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将村中这条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正式命名为“云水谣古道”。 

 

  木桥

  古道边,弯弯曲曲的长教溪潺潺流水蜿蜒而下。沿溪岸边生长着的12棵千年古榕,其中,有棵最大的古榕树据考证已有千年,老榕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树冠之大,树叶之浓,遮盖了近千把平方米,古榕之下放置着可坐可卧的青石块,还有竹椅石桌,供人休闲纳凉。  

 

  大榕树

  坐在这老榕树下,遥望远山,看着水中的行人房舍小桥流水的倒影,清风徐徐,让人不禁心神舒畅,浑然忘我。古道清幽静谧,平和蜿蜒,路面铺着洁净的鹅卵石,要是淋上雨水,会闪出各种光泽,甚至浅浅地映出山影。特别是到了晚上,游人稀少,星星点点的夜空下,空旷而安静的鹅卵石古道静谧幽长,沿着古道漫步,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安逸和自在。

  茶酒飘香 源自山间溪流的美味

  云水谣所在的南靖县地处高海拨山区,典型的南亚热带雨林气候,使这里长年气候温润,山多林茂,土壤肥沃,无霜期长,气温和降雨的垂直变化显著,长年空气清新、雾大露多,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繁殖,自古就是闽南乌龙茶的传统产区之一。据该县县志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茶叶出产,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间,该县书洋镇生产的茶叶成为漳州茶厂部优特级品种原料。南靖茶叶主产区的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最高达到800多米,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名茶”。茶叶品种也极为丰富,主要品种有毛蟹、铁观音、黄旦、本山、单枞和白芽奇兰等十余种,堪称闽南乌龙茶区的“品种园”。

  土楼的高山茶是很有名的,来玩的人都会买上几斤带回去,游人们看重的就是这里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茶场在高高的大山上,从土楼出发,盘上山路一直往上,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山顶。在茶厂里品茶聊天,知道这里的农户都以种茶为生,他们自己有茶山、有茶厂进行加工,主要茶叶都出口日本,小部分经过包装批发到当地的旅游市场。云水谣的茶质优价平,卖得非常好。而且保证新鲜,一年四季他们都在采茶、制茶,除非特制的陈茶,否则绝没有陈货。每到采茶时节,采茶的大婶就要忙着采、烘、焙、晒,最后还要挑拣杂枝杂叶。  

  酿制米酒

  农家自酿米酒是另一种吸引人的味道。在土楼大院里,一位大婶正在用土蒸锅酿酒,她一边忙着往灶里添柴火,一边打水。据大婶介绍,地里的粮食吃不完,她们就拿来酿酒,村里人和游客都会来找她买很香很醇正的米酒。蒸锅里滴出来的酒度数很高,有50几度。大婶说,酿酒要先把米洗干净,加水泡一晚上,然后再洗干净、滤干,用屉布铺在蒸锅上,把米平铺上去再加盖严实,然后蒸锅里要加足够的水,大火蒸25分钟左右,把蒸好的米取出冷却,加酒曲拌匀,最后放进大缸里发酵;大概一星期之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加发酵,20天后家酿米酒就大功告成告了。  

 

  土家菜

  云水谣的土楼农家菜,最主要的特色是材料取自于田园山间溪流的土特产。制作的手艺为农家手艺,食物的味道为淳朴厚重的土楼风味。土楼人家日常三餐,多数早晚喝粥,中午吃干饭。麦子在南方种得少,所以面条只有过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用。有时青黄不接之时,将刚收下的麦子磨成粗粉,做麦羹度日,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就很少这样吃了。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萝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还有豆酱、豆腐乳都是常见菜。大米还可以做粉干、钵糕、笼床糈之类。粉干以洁白嫩细、柔软滑韧的特点闻名遐迩。

  Tips:

  如何到达:云水谣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可以游玩厦门时顺道过去。每天两班车从厦门直接发往南靖云水谣古镇,早上7:10或中午12:10从厦门湖滨南站发车,上午约10:45或下午约15:50到云水谣古镇。

  住宿推荐:云水谣当地很多农家土楼都改造成了客栈,虽然房间有点小,但是干净方便。老榕树客栈就在最大的千年老榕树下,房间窗户下面就是小桥流水,客栈是一对老夫妻开的,房间价格便宜,老人还做得一手可口的农家菜。其他的客栈还有:建南靖和贵楼客栈,就在著名的方形土楼和贵楼前100米处,房间价格从四人间的40元到单人间的150元不等。土楼云水谣阿简DE家客栈,位于云水谣景区内,房间价格在200元内。

  必尝美食:风味小吃有肉圆和灯盏糕等。肉类食品,烧大块、白斩鸡最为有名,是宴席中主菜。汆猪肉、干蒸猪肉是平时传统菜肴。土楼人家酿酒素有盛名,味纯香甜,度数有高有低,善饮者都说不上头不易醉人,妇孺皆喜欢。酒酿更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饮茶多用碗,以解渴为主,有时用来作汤淘饭。

上一篇:今冬候鸟式养老去哪里?研究:海口、南宁、三亚评分前三
下一篇:名额有限:北体大全国瑜伽师(教练)专业水平资质认证培训班即将在昆明嘉丽泽开班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