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文化部近日举行首次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我国将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使国家级名录项目做到“有进有出”。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表示,每一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申报时,都制定了保护规划。目前,文化部正在建立评估、监测体系,以便对项目的保护规划情况及时做出判断,让国家级名录项目做到“有进有出”。
马盛德:以自我评估为主,发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监督。项目评定之后,保护传承的怎样,也需要动态监测。建立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目的就是继续完善国家级名录项目“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今年是《非遗法》颁布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明年文化部将在全国进行一次贯彻《非遗法》的执法检查。
马胜德强调,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人到技艺,再到所需实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特定的生存土壤。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留下空间,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马胜德:意大利等一些国家提出,在保护遗产的时候,必须同时保护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赞成在古镇古村落改造的过程中把原住居民赶走的做法,把传统村落、老街、老宅变成没有原居民居住的空心遗址。我们将从非遗的角度加强对非遗传统街区和村落的保护。
据了解,下一步,文化部将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