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是近代很流行的一个名词,现代医学把它定位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社会竞争的日趋残酷、工作超负荷、饮食无规律、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越来越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王国玮教授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对抗“亚健康”的养生攻略。
王国玮教授介绍到,《黄帝内经》曾记载养生的五大基本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法于阴阳”,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
“和于术数”,是指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如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等。即采用任何一种养生方法,都要做到适中,无太过、无不及。
“饮食有节”,即要有适应自己体质的饮食规律。中医有句话,叫做谷肉果实,食养尽之,无食过之,以赏其正。所以不应该挑食,要顺其自然,哪一季出什么就吃什么。
“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一个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日运动的节律,作息上不颠倒白天昼夜,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不妄作劳”,指不能不加节制地使用身体,要给身体喘息的机会。
除了遵循以上五大养生原则,王国玮教授表示还应顺应四季变化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四季除了气温的温、热、凉、寒,还有生物的“生、长、收、藏”变化。按照《黄帝内经》理论,这种变化与自然界的阳气盛衰密切相关。春季阳气开始上升,草木等各类生命也开始萌发;夏季阳气逐渐长旺,也使万物繁茂盛大;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万物不再生长,而是进入“收割”的阶段;冬季天地阳气处于闭藏之态,生命也生机内敛。
因此,夏季是阳气最为旺盛的季节,也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季节,所以在夏天,对抗“亚健康”,养生保健就尤为重要了。
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夏季养心,首先要明白中医的“心”跟西医的“心”有什么区别?西医的“心”一般是指循环系统一个脏器,它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但是中医的“心”可大有不同,中医的心有四种不同层面的意思:
1、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所以当心率过缓时,心气不足,就会影响全身的血脉运行。
2、心主神明,即心除了有脏腑功能以外,还时有意识思维的。比如说我们平常老百姓说的担心,操心等这些词语的心都是表示心是有意识思维功能。
3、心主汗,即汗为心之液。夏季本就是多汗的季节,更不易消耗过大。
4、心开窍于舌,即心之经脉与舌根相连,心气上通于舌,心的生理和病理表现,可由舌反映出来。比如舌头长的一些溃疡,就是心火上炎的表现。
其次,夏季是消耗大于补充的季节,如果要“养心”,饮食就尤为重要。
饮食调养应以清补为原则。唐代孙思邈倡导大家:“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王国玮推荐夏季应常吃“一豆一菜一苦瓜”。豆是指绿豆,清热解毒,预防中暑,比如绿豆汤、绿豆粥。菜是指马齿苋,马齿苋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野菜,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夏季可以做成凉拌马齿苋食用。苦瓜也可凉拌食用,其性寒,味苦降泻,故能清热解暑。
除此之外,饮食一定要规律和营养的均衡,中医养生其实最主要掌握一个度,什么都要吃,但不要吃得过量。
很多人说夏季减肥是最好季节,正好不吃饭,这是不对的,因为不吃饭是不能支撑身体一天的活动量。所以说夏季的运动要适量,尽量做一些舒缓的运动,不建议做室外的长跑,如果心脏受不了,容易发生猝死。
良好的睡眠对夏季养心也很重要的,一定要早睡早起才有效果。王国玮教授说:“女性要想皮肤好,睡眠很重要,天天熬夜皮肤肯定不好,良好的睡眠对于自己的皮肤也是一种营养的补充,天天做面膜不如不熬夜。”
总之,人体之气与自然界之气是相通的,养生也要遵循这种变化,使生命活动与自然同步。“借自然之力,养生命之体”,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天人相应”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