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跑者来说,运动中的数据比较直观,能够监测到自己的状态,所以大家通常比较关注运动中的表现,却容易忽略运动后的恢复。
我们请到了南京体育学院副教授,知名跑步教练戴剑松老师来为大家分享:如何根据自己的恢复程度和恢复时间,判断身体状况和安排跑步计划!
运动能力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运动能力决定运动表现,但运动能力和运动表现在时间上并不完全一致。训练是提升耐力的唯一方式,但耐力的提升一般不会发生在锻炼期间,而是在恢复后。
疲劳与恢复时间
不重视恢复容易造成过度训练和疲劳性损伤,如果两次训练的负荷比较大,并且在较短时间连续进行,会导致疲劳叠加,几次这种训练课就可能导致体能衰竭或者引发伤痛。
俗话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那么该如何理解运动手表中的恢复时间呢?
恢复时间指的是再次重复该训练的时间。不代表该时间内不可以训练,可以进行其他强度和形式的训练。不必等待完全恢复后再进行训练,某些情况下,积极性恢复训练能更好地促进恢复。通常在两堂有难度的训练课期间应该安排轻松的训练。
恢复程度与训练建议
依据恢复程度的不同,可以进行相应强度的训练:
恢复程度85% : 建议此时可进行高负荷训练,比如轻松跑90分钟或者间歇跑25分钟,训练负荷可以达到200;
恢复程度60%:建议此时可以进行中负荷训练,比如轻松跑60分钟,或者间歇跑15分钟,训练负荷可以达到150;
恢复程度40%:建议此时可以进行低负荷训练,比如轻松跑30分钟,训练负荷可以达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