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运动也就是力量训练,指的是人体在克服外来阻力时的运动方法,主要包括仰卧起坐、深蹲、仰卧推举等,还可以通过使用器械辅助的方式进行,包括沙袋、哑铃等。
最大心率是跑步经常提到的一个数据,不少跑者对最大心率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估算(实测)个人的最大心率存在误区。本人结合10多年跑步体会和学习理解,对最大心率作个分析,供跑友参考。
运动的好处,只要运动过的朋友肯定都深有体会。在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之后,不仅浑身的每一块肌肉都在运动中变得舒适,大脑分泌的内啡肽还会让积蓄的坏心情通通消失不见,只剩下纯粹的快乐。长期坚持运动,更是能给我们身体带来许多好处。
总之,运动前一定要评估身体状况,必要时找专业人士制定个性化计划。
“中等强度”是啥感觉? 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微微出汗,心跳呼吸加快。快走、悠闲骑车、轻松跳舞都是好选择。 “没时间”怎么办?
考虑到选择走路和跑步两种运动形式的人群明显有体重差异,所以研究人员在调整 BMI 后再进行了对比,发现跑步在降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风险方面的效果略优于走路,说明跑步可能对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有更显著的效果。另一项研究发现,跑步拥有更好的减肥效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高湿,北方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南方不少地区体感温度超过45℃。炎炎夏日,高温天气不仅让人酷热难耐、汗流浃背,还会给血管健康带来严峻“烤验”。
随着小暑节气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盛夏,7月20日起,还将进入为期30天的三伏天。此时高温炎热,降水增多,也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段,这种环境下进行户外运动极易中暑,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
慢跑,这个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运动,近些年来却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风向标”。有人可能会问:“慢跑还能看出寿命长短?”
靠墙站,一个很火的健身方式之一。在很多博主的宣传里,它简单易行又好处多多,“可以纠正身姿体态、缓解肩颈腰痛、强化下肢关节,甚至还能减肥减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当提及培养运动习惯时,马拉松这一运动形式往往会迅速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尤其是近年来其风靡全球,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的目光。
人的寿命长短到底由谁决定?很多人会认为基因的影响无法改变,且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我命由我不由天”,英国牛津大学联合多国团队历时15年追踪50万人,首次绘制出环境与基因在衰老中的力量图谱。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对身体最好?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然而,科学研究已经揭示了最佳的运动时段——运动的黄金时间出炉!选择这个时间段去运动,可以让你的健身效果事半功倍!
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ancer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确实揭示了每周总运动量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显著降低关系。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真的对吗?对于追求健康长寿的中老年朋友们来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些人认为,静养才是养生的王道,多休息才能活得更长;而另一些人则坚信,每天锻炼才是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秘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常常在追求事业成功和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最重要的投资——健康。
如何一眼辨识“运动达人”与“久坐不动族”?一位网友的见解赢得了广泛赞同:“长期投身运动的人,不仅外表更显年轻,身材紧致、挺拔,更由内而外洋溢着自信与阳光的气息。”
健康跑量是跑步爱好者关心的话题。那么,每周跑多少千米有益健康?每月跑多少千米,是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运动量?
“久坐伤身”的道理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久坐大于6小时,与12种疾病高风险相关,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哮喘、慢性肾脏病、慢性肝病、甲状腺疾病、抑郁等。
如今长时间坐着不动,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一种常态。工作要坐着、开会要坐着、吃饭要坐着、开车要坐着、乘车要坐着,甚至连刷短视频、追剧都要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