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荆州市在湿地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三峡工程对湿地生态影响显现,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多样性遭到破坏,长江天鹅洲故道2000年后水位下降3至4米,长湖湿地水生自然植被如莲藕、菱角、芦苇等一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减少;其次,野生动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部分珍贵动物如白鳍豚已经灭绝,长湖鱼类由1985年的60多种锐减至30多种,水禽种群由133种减少到56种,其中国家一级鸟类由7种减少到3种。另外,湖泊面积萎缩、数量锐减、功能退化,湿地水体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同时,湿地防洪能力令人担忧,目前长湖防洪能力只有20年一遇,这直接关系到荆州市主城区的防洪安全,对流域供水、粮食、生态安全影响非常大。
有鉴于此,近年来,荆州市坚持“管控为先、治理为重、修复为要”的思路,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近几年共争取湿地保护项目总投资1.83亿元,其中,中省资金8582万元,地方配套近1亿元。目前荆州市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另外共成功创建环荆州古城、松滋洈水和公安崇湖等国家湿地公园3个,洪湖新滩等省级湿地公园7个。
众所周知,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我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