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会休息的人,是如何度过假期的?
2018/2/23 16:43:59 来源: 云联旅居 作者:

 

  不懂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  

  周国平发过一段有趣博文: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

  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不会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

 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闲暇的利用方式,但90%的中国人不懂得怎么休息。

 

  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清华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放假回来,你的状态怎么样?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

  每次长假,你是怎么度过的?

  排名前几位的答案是这样的:

 ●补觉

  ●急行军式旅行

  ●刷电影刷电视剧

  ●宅家里玩游戏

  ●胡吃海喝

  ●去KTV、酒吧等嗨到三更半夜

  这样放肆过长假,既伤身体又无意义,

  所以每次国庆、春节等长假归来,你都感觉疲倦、空虚、焦虑……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

  “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姿势”不对,越休越累。

 

  休息的悖论  

  社会学家发现了两个休息悖论。

  第一个悖论是:

  “半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减少。”

  正如我们常常所感叹的:

 “感觉还没耍,假期就过了。”

  第二个悖论是:

 “休息的意义本来在于恢复疲劳、放松神经,重燃生活的热情,但现在人们休闲之后,却往往觉得很无聊很疲累。”

  正如我们常常所感叹的:

 “休个假,比上班还累!”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懂得休息,不知不觉就陷入到两个悖论之中。

 

  不会休息是因为你不懂"心流"  

  那我们该如何休息呢?

  在展开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谈一个名词——心流。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创立的概念。

  当心流发生时,我们会感到:

 ●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内心感觉无比纯净。

  ●内心会有一种宁静感。

  ●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

  ●超越了时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发生,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放松度和满足感。

  也就是说,我们从休息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休息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休息能够产生多少心流。

  米哈里说:

 “按心流发生率高低来划分,休闲可分为两种: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

  被动式休闲是指不需要消耗什么精力,不需要什么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如刷手机、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

  主动式休闲是指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如从事个人爱好、旅居、运动、读书等。

  被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低,主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高。

  我们该如何休息呢?

  答案就是:减少被动式休闲,投入到主动式休闲之中。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周国平说过一句有名的话: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习惯的人。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一本书,就是一个人。

  看一本书,就是在与一个人对话。

  所以木心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书架添了罗素,家里就有了罗素。

  书架添了庄子,家里就有了庄子。

  书架添了胡适,家里就有了胡适。

  你只需花那么一点点金钱,就可以把无数先人大哲请回家,在更深人静的夜里,和他们把手交谈。

  把他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把他们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

  米哈里研究发现:深度阅读非常容易产生高心流。

  所以假期休息,不妨阅读一两本一直想读而未读的书。

 

  运动,是最好的休息  

  2003年5月22日14点37分,52岁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成为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长者。

  其实,王石不仅登上了珠峰,他还登顶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更徒步到达过南极和北极。

  全球完成“7+2”探险活动的人不超过十个,但王石就是其中之一。

  在工作之余,王石最多的休息就是从事户外运动。

  “每次登山归来,感觉都好极了,浑身血管脉络非常舒畅,人非常轻盈,仿佛透明一般。”

  问大家一个问题:产生心流最高的主动式休闲是什么?你一定想不到答案。

  米哈里研究发现:

  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体育运动。

  所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最好的休息不是补觉,而是进行体育类运动,特别是你喜欢的。

 

  爱好,最容易提升幸福感  

  王羲之5岁就爱上了书法,天天练习,痴醉入迷。

  11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趣事。

  那一天,书童送来馍馍,催他赶紧吃:

  “今天有你喜欢的蒜泥。”

  王羲之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入了魔似的看帖写字。馍馍都快凉了,他仍然不动嘴。

  书童只好说:

  “我只好去告诉夫人了。”

  一会儿,王羲之母亲赶了过来,她原来想训斥王羲之来着,可一见王羲之,就噗嗤笑出声来。

  王羲之回头:

  “娘,你笑什么呢?”

  王夫人捧着肚子:

  “你看看你手上的馍馍。”

  王羲之一看,自己也乐了起来——原来,他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吃得满嘴乌黑,竟是浑然不觉。

  米哈里研究发现:在主动式休闲里,从事自己爱好之事所产生的心流,仅次于体育运动而高居第二位。

  所以,米哈里说: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找到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完成一次真正的旅居   

  经常旅游的人多,但是会旅居的人少。

  我们大部分人的旅游是这样的:

  “上车睡觉,下车屙尿,景区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

  旅居是一种容易产生心流的休闲方式,但前提得是“真正的旅居”,而不是急行军式、看人头式的旅游。

  什么是真正的旅居?

 

  如果你看过“旅居应做的50件事”,你就知道什么才是旅居:

 ●不是住酒店,而是住在设备齐全的居家公寓里;

 ●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一切琐事

 ●远离网络、手机

  ●在旅居中学会新的技能

  ●看一次当地传统的表演

  ●和出租车司机聊天

  ●去吃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餐馆

  ●与当地人交换手信、纪念品

  ●学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

  ●跟随当地人参加庆典、派对

  ●去当地校园游览

  …………

  这样旅居一趟回来,你会获得极大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顶级的休闲,是心灵的沟通  

  很喜欢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此文是闲情逸致真是让人神往啊!

  携闲友,看闲景,聊闲情,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顶级的休闲,是心灵的沟通。

  问一个问题:你上次和爱人、父母、孩子、朋友深入交流是什么时候?

  我想,大半的人都记不得了吧。

  我们平时都太忙了,忙得总是忽视身边最亲近的人,

  而且,我们总是习惯于去伤害最亲近的人,因为我们的能力往往只限于伤害最亲近的人。

  所以,不妨趁假期的时候,深入地和最亲近的人进行沟通,互相交换你们心中的灵魂。

  

  与大自然谈一场恋爱  

  也喜欢张岱的闲文《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篇文章把“人亲近大自然所获得的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BBC做过一项万人研究,你觉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是:亲近大自然。

  米哈里也说到:亲近大自然,能产生高心流。

 

  如何亲近大自然呢?答案是:深入。

  比如——

  花一点时间等一朵花开。

  看一片初春的嫩芽绽绿。

  听一夜窗外雨打芭蕉声。

  躺在吊床里,静静地看星星。

      在4.2公里长的木栈道上,呼吸红树林释放的纯净氧气。

 

  …………

  正如苏轼所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买一张旅租卡,带着家人或朋友,一起去和大自然谈一场恋爱,彼此之间做一次心灵的沟通,完成一场真正的旅居吧!

上一篇: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哪些地方属于红色预警?
下一篇:名额有限:北体大全国瑜伽师(教练)专业水平资质认证培训班即将在昆明嘉丽泽开班
最新资讯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江小区云苑2栋1单元501室
  • 邮箱:471550118@qq.com
  • Copyright © 2019 云南云联旅居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9007063号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