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暑热夹湿成为主要的气候特点。一起了解大暑时节如何健康养生!
考虑到选择走路和跑步两种运动形式的人群明显有体重差异,所以研究人员在调整 BMI 后再进行了对比,发现跑步在降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风险方面的效果略优于走路,说明跑步可能对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有更显著的效果。另一项研究发现,跑步拥有更好的减肥效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热归热,但三伏天的“热”并不是坏事。中医常说“冬病夏治”,说的就是利用三伏天这个“天然桑拿”,把平时藏在体内的寒湿、堵塞、沉积通通逼出来。可现实中,很多人却搞反了方向。
今年三伏天自7月20日持续至8月18日,共计3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佳调理时期。
研究人员随访5.9年后发现: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周食用1—6个鸡蛋的人,无论是水煮蛋,还是煎蛋,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9%、15%。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田雨汀)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高湿,北方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南方不少地区体感温度超过45℃。炎炎夏日,高温天气不仅让人酷热难耐、汗流浃背,还会给血管健康带来严峻“烤验”。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祥碧介绍,云南是全球知名避暑胜地,全省129个县(市、区)中,95个夏季气温保持在19℃至24℃的舒适区间,昆明更位居全球避暑胜地榜首。
随着小暑节气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盛夏,7月20日起,还将进入为期30天的三伏天。此时高温炎热,降水增多,也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段,这种环境下进行户外运动极易中暑,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
近日天气炎热,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欧降红此前曾表示,高温酷暑天别光想着躲空调房,此时正是调理身体、赶走老毛病,养生保健的“黄金40天”。
“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小暑时节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雨热同期,阳光猛烈,万物生长繁茂,各类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快速发育的关键期,
针对近期高温闷热天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其中江苏、山东等5省份部分地区属于红色预警。
你以为夏天只能靠吹空调、吃冰棍、喝冷饮来给身体降温吗?其实不然!中医却建议:天气越热,越要“趁热打铁”——喝热茶、晒晒背、泡泡脚……这些看似“矛盾”的做法,实则蕴含着中医的养生智慧。学会用“以热制热”的养生妙招,还能有效逼出体内寒气。
记者走访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木水花市场)得知,每日市场约有400吨野生菌上市,近期大部分菌子价格下跌,见手青不降反涨,卖200-500元一公斤。
《内经》:“目受血则能视”,“五脏之精皆上注于目”。意思是只要我们用眼,就在耗血,耗五脏之精气。而且,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望诊可以通过看眼睛,而大致判断出这个人的神气是否充盈。当眼睛无神时,多半病情严重;若是眼神涣散了,则多半病情危重,预后不好了。
其他的我可能不能打包票,但是我能够告诉你全球变暖绝对没有放缓甚至停止,在这几年甚至还在快速加剧。本来我是不想写,因为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我已经写了不少,但是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大多过于浅度,并且时间也很久远。因此我很有必要给大家更新一下最新数据,确保让大家看到最新结论。还是老规矩,多图长文预警先安排上。
这几天全国真的热疯了!天气预报上的温度数字一个比一个吓人。上海、北京已经烫到38℃了,走在路上感觉随时会被晒化。杭州也热到37℃,出门一会儿就全身是汗。
6月30日,中国气象局在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中,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推动旅游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带动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新需求。
古代养生家,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提出了许多日常生活禁忌,用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起居等,使之步入长寿之域。若想永葆青春与健康,就要牢牢记住不犯禁忌。究竟智慧的老祖宗都给我们留下哪些“禁令”呢?
气温方面主要是: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部局部、山东大部、安徽大部、江苏、河南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藏北部等地偏高1~2℃。
这是我们门诊里,病人最常问我的问题之一。大家都怕肺癌,怕到什么程度?有的人一咳嗽就联想到肺癌,有的人连雾霾天都不敢出门。但你知道肺癌真正的“标志性特征”是什么吗?